■记者 李怡垚
傍晚,硖石街道横头街的沿街路上飘来烘烤香气。面包店外的露天座区里,三两食客正享受着刚出炉的面包,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街景,如今已成为硖石“一岛三街区”商业外摆政策下的日常剪影。
漫步在焕然一新的街区,细心人不难发现那些精心设计的休闲设施:符合人体工学的休憩长椅散布在步行动线上,美观耐用的花箱隔离出舒适的步行空间,造型别致的景观灯在夜晚投下温暖光影。这些设施与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相得益彰,既满足了现代消费需求,又延续了老街独特的历史韵味,让“逛古街”从单纯的游览,变成了可坐、可歇、可品的惬意体验。
沿赵家漾路望去,一排沿街店铺的外摆区连成了片。老娘舅、达美乐、星巴克等品牌商户形成的外摆街区,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家店铺根据自身特色精心设计外摆区域,一两把阳伞、几排桌椅,围出一个温馨别致的空间,既保持了街区的统一风格,又展现了各自的品牌特色。
其中,伦敦贝果博物馆面包店的外摆区别具一格:休闲桌椅错落有致,粉色铁艺爱心装置点缀其间,陶罐里种植的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在微风中摇曳,绿意与面包香气交织。“外摆区域不仅扩大了经营空间,还吸引了更多顾客的目光。”店主吴小陶一边打包贝果一边介绍,“很多顾客喜欢坐下来慢慢享受,停留时间延长了,也更愿意尝试其他产品。即便不进店消费,我们也欢迎路人在这里歇脚。”
而在康桥·1924文创岛又是另一番景象。许愿伴·文创伴手礼作为一家集阅读、茶艺、文创于一体的复合式体验馆,其外摆区用绿植和鲜花营造出了一种浪漫而温馨的氛围。“外摆区让我们的店铺与文创岛的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加上新增的休闲设施,很多游客停留时间从原来的半小时延长到一两个小时。”许愿伴·文创伴手礼主理人吴燕飞介绍道,“不少游客被这里的氛围吸引,不仅会坐下来喝茶,还会走进店里挑选一些文创礼品。”
硬件设施升级打底,软件层面的节假日活动更让街区活力“满格”。每逢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一岛三街区”都会推出多元主题企划。以今年端午节为例,各街区内汉服霓裳翩跹起舞,传统美食香气四溢,古装巡游笑语盈盈,各类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富有创意的外摆摊位错落有致,新奇的商品、有趣的互动体验,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在沉浸式游玩中开启消费之旅。
种种变化的背后,是硖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牵头推出的商业外摆新方案。《硖石街道商业外摆经营整体实施方案》明确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步行街、广场实行审慎包容监管,但相比简单的“放开”,更多体现的是“精细管理”的治理智慧。
升级版的商业外摆政策全面细化了商场亮化工程规范、噪音污染防控、食品安全监管、环境卫生维护、消防安全管理等五大方面具体要求。同时,依托“摊有序”“E店通”等数字化治理工具,实现经营主体实名登记、智能监管和动态管理,显著提升治理透明度和响应效率。
此外,政策还支持商圈、商业街区制订“一场一方案”,实施精细化管理,既能满足市民需求,又能体现硖石形象。
“商业外摆不是简单地把桌椅搬到室外,而是要在历史肌理与现代活力间找到平衡。”硖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指导员范宇杰说,每个外摆方案都要经过专业评审,由综合执法队联合经发办、派出所、交警中队、市场监管所、自然资源所等部门共同对每个外摆方案“问诊把脉”。
针对不同街区特点,综合执法队推动分类实施改造。在传统街区推动设施标准化升级,全面安装净化装置,修复管网,增设分类垃圾桶;在新型商业区鼓励统一规划外摆区域,铺设防腐木地台,配置绿化与照明系统,打造高品质消费场景。
“最初我们还担心外摆会让街区变得杂乱。”附近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没想到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年轻人来了之后,老街区反而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也很喜欢现在这样热闹又整洁的环境。”
从担心“乱”到享受“活”,硖石街道用商业外摆这把“金钥匙”,配合硬件设施的升级与软件运营的创新,正打开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新可能,让传统文化街区焕发出符合当代生活的烟火气息。
硖石街道“商业外摆”人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