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构建多链协同机制
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创新结硕果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a0002版:潮城·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林佳冰  通讯员 邬陈茜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全省首批“政银险担基”协同支农改革试点地区名单,我市成功入选。这一结果不仅是对我市长期以来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创新实践的认可,更标志着当地以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缩小“三大差距”的探索,迈入机制化、规范化推进新阶段。

近年来,我市始终以乡村振兴为统揽,锚定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目标,持续深化金融服务创新,构建起“政银保担基”多链协同新机制,着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支农路径。如今,这一探索已结出坚实成果:全市农业年增加值达23.8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06元,收入绝对值连续14年稳居嘉兴第一,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1.51,为缩小城乡差距筑牢经济基础。

在产业支撑上,现代农业体系加速成型,成功培育家禽、花卉、稻渔3条省级县域10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18个500万元以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稳步推进。金融服务规模同步扩大,全市融担涉农业务在保余额3280万元,农险品种拓展至22个,年保费规模达2960.33万元,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为破解农业融资难、风险高、保障弱等痛点,我市聚焦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与特色产业,打出金融创新“组合拳”。在盘活农业资产方面,积极推进农业设施确权登记与抵押贷款,让“沉睡”的农业设施转化为可融资的“活资产”;探索生物活体抵押贷款,推动生物资产顺利对接信贷资金,有效拓宽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在风险保障与杠杆撬动上,一方面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通过财政补贴与金融杠杆协同发力,降低农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可得性;另一方面创新推出稻虾价格指数、生猪价格指数等特色险种,精准覆盖特色产业市场风险,大幅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质效与覆盖水平。

金融支农的高效推进,离不开多方协同的良好机制。我市不断畅通协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担保、银行、保险等多方联动机制,由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牵头制订整合政策资源,建立重大项目库,组织融资对接,金融机构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担保机构完善增信服务体系。多方力量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领域集聚,初步形成“投保有保障、融资有渠道、风险共分担”的良性生态,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优化“政银险担基”协同机制,深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持续提升金融支农的精准性、有效性,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省“政银险担基”协同支农改革提供“海宁样板”,以金融之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