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民情手札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a0008版:大美长安·新文景       上一篇    下一篇

一线叩门听真声,闭环解题暖民心。近期,长安镇启动贯穿全年的村社治理“大走访大调研”专项行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镇村工作人员下沉一线,以“开门教育”叩开“群众心门”,聚焦基层治理难点、民生痛点、发展堵点,推动矛盾化解与民生服务闭环落实。今天,《大美长安》推出“民情手札”第二期报道,持续讲述走访中的温暖故事。

“钱大伯,我又来了。”推开门时,钱大伯躺在床上。每次走访钱大伯家,陪他聊聊天已经成了习惯。他是村里的孤寡老人,现在眼睛也渐渐看不见了,世界就缩成了这间二十平方米的老屋。我熟门熟路地拉开窗帘,风吹在他的脸庞上。

“大伯,最近身体还好吗?”我一边问,一边把带来的慰问品放在床头柜上。钱大伯摸索着抓住我的手说:“小许啊,我年轻的时候卖电影票、帮人家修补鞋子,日子过得也是不错。现在眼睛也看不见了,人没用喽。”

我心头一紧,赶紧说:“大伯,你看你90多岁很有福气。现在啊,咱们村都有便民服务还有送餐服务,上周许叔家的裤子、骆大伯家的衣服都修补得可好了,你要是有需要,我都可以帮你。”钱大伯虽然看不见了,但听着我的叙说仿佛感受到了那些修补的针脚。“现在政府想得真周到。”他喃喃道。

我走时,他忽然说:“我看不见了,腿脚也不方便,小许啊,你多来来,给我说说这些好政策、好服务。”我用力点了点头。

走出门时,阳光洒在院落里,我突然意识到,今年已经是我从事为老服务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我渐渐明白,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他们从未被遗忘,这份温暖与关怀,往往比政策本身更能触动人心。而这,正是我们基层工作者需要用心传递的温度。

红色村沈水清:井边小事见初心

午后,下组走访,徐大伯面带忧虑,指着井水说:“你瞧瞧,住在这里的租户,都习惯用这井水来洗洗涮涮。可现在网片破了,日子一长,杂物都往里堵,都没法用喽,实在太可惜了。”顺着徐大伯的指引,我走到井边轻轻摇动井水泵,并俯下身查看管道,确实存在堵塞情况。

“徐大伯,你放心,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您去买个合适的网片装上,就不用担心堵塞了。”我一边说着,一边掏出笔记本,刚准备写下“农户自行解决”几个字,徐大伯神色一急,赶忙拉住我的胳膊:“孩子啊,家里就我和残疾的孙子,我们都不懂这个事儿,实在是没办法弄啊。”听他这么一说,我眉头微蹙,心里满是自责,连忙说道:“徐大伯,是我考虑太不周全了,我今天就安排人先过来疏通,网片等买来了就给你换,你别急。”

三天后,我再次路过徐大伯家。远远就瞧见居民们围在井边,熟练地使用着清冽的井水,井水顺着地面的纹路有序地淌进了管道。徐大伯看到我,立马兴奋地朝我挥挥手,脸上笑盈盈的。群众事无小事,原来,将群众生活中的每一件细微之事都放在心上,用心去解决、去落实,才能交出让群众满意的暖心答卷。这,正是基层工作者最朴实的初心,也是最温暖的使命。

城东村严小艳:藤蔓下的温暖

“唉,这可愁坏我了!”王大姐眉头紧锁,在我们面前直叹气,“这边说‘得赶紧套袋了,再晚葡萄就赶不上价’,那边又讲‘这天一会儿毒日头,一会儿泼雨的,套袋准烂果’,听谁的好?我这心里头七上八下的,真拿不准主意了!” 在她家里,我们几个围坐着,把她这桩烦心事听得真真切切。

在城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葡萄,大家伙儿都指望这两三亩藤架子增加点收入。但葡萄种植成本高,种下的小苗要第二年才结果,肥料又是一大笔开销。像一些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本身就困难,葡萄收成要是再不好,那日子就难过了。

“王大姐,别急。”我站起身,拍了拍她的肩膀,“咱们带来的这些肥料你先收下,是村里特意协调的,至于要不要套袋咱们还得去地里说。”

我们一行人穿梭在葡萄架下,像老中医“望闻问切”似的仔细查看:拨开叶子,瞧瞧葡萄的长势,翻看叶片背面有没有虫眼病斑,顶着日头,又细细盘算了接下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确定了合适的套袋时间。几天后,王大姐葡萄园内的葡萄已经穿上了“防护衣”,静静地等待成熟。

在村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村干部,要始终把村民的事放在心上,帮助他们解决急事、难事。乡亲们挂在藤上的生计,我们更要用心去扛稳扛牢。

城东村沈晶:田埂间的和解

在21组田头,争吵声震耳欲聋,“就是你打这个封田药水导致我们的葡萄叶片焦黄,要赔我们损失。”陆大伯红着脖子,心疼地指着田里的葡萄。“我用的是封田药水,对葡萄的生长是没有影响的,这钱我不赔。”种粮大户丝毫不退让。第一次调解在互不相让的争吵中,不欢而散。

看着本子上记录的问题一个都没解决,我知道“光靠劝架,死结打不开”。在和同事讨论后我们联系了镇农办副主任庞钰洁,庞主任知道来龙去脉后二话不说就帮忙联系上市经作站的三位农技专家。经过专家现场检查,初步评估该农药主要对葡萄新梢有点影响,需要进行后续恢复。

有了专业的“评估”,之后的几次碰面交谈就顺畅多了。最后在镇、村双方共同努力下,双方协商一致,事情得到圆满解决。为了减少此类矛盾发生,我和种粮大户说,以后打农药还是要提前向村里告知,村里将通过小组群通知到各种植户,也让大家有个防备措施。

其实道理掰开了揉碎了,人情也浸润在其中。化解田埂上的纠纷,既要带着温度去纾解心结,也要秉持公理来说服人心。

严小艳(左一)。

兴福村沈坤宇:建房安全 刻不容缓

刚需建房户陈发根家的施工现场整日热火朝天。安全是建房领域的重中之重,一进工地,我很快发现了两个问题:因天气炎热,好几个施工工人没戴安全帽,头顶随时可能有坠物,风险不小;卷扬机的拉绳松松垮垮,要是设备运行时出故障,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我赶紧叫住施工师傅们,当场跟他们讲清楚这些隐患的危害:“师傅,安全帽可得戴好啊!这大热天的我知道闷得慌,但安全是头等大事,可不能图一时凉快。”工人们也知道安全帽的重要性,赶紧从旁边找来了安全帽戴上。

我继续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这卷扬机的绳子得绷紧些,现在这样松着,吊建材的时候容易晃动,万一脱钩或者重心不稳,很危险。”现场的工人师傅们也欣然接受了我提出的问题,大家一起将卷扬机拉绳重新紧固到位,确认没问题才继续施工。

近日,天气越发炎热。我拉着老陈到阴凉处,特别嘱咐高温施工的注意事项:“发根哥,这天太热了,得调整作息,避开正午最热的时候。要多备些解暑茶水,防止工人中暑。工地也要准备些防暑药品。”老陈连连点头:“你说的是,我明天就开始早点上工,中午多休息会儿。”

临走前,我看着已经戴好的安全帽和拉紧的卷扬机绳,心里稍稍踏实了些,拍拍老陈的肩膀说:“建房是大事,安全更是大事。有看不清楚的地方随时给我们打电话。”老陈露出朴实的笑容:“太感谢了!有你们来指导,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兴福村盛天洋:科学施肥 精准浇灌

“袁师傅,看你们这阵儿活儿不少啊!最近施肥还顺不顺利?有什么需要我们帮着协调的事儿,尽管开口。”我说着朝袁师傅走去,他正和无人机飞手忙着调试设备、准备施肥作业。

袁师傅直起身笑了笑,说:“无人机施肥是真省劲儿,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就是有时候操作细节上没底,用着总得多加小心。”

我一听正好,拿出了无人机安全作业的告知书递过去:“那正好,咱一块儿看看这份告知书,里面专门说安全作业的事儿。尤其是得避开电力线路,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这点咱得记牢了。”

袁师傅和飞手凑过来一起看,看完点头说:“这里面说的都是实在事儿,真是学到东西了,以后作业心里更有谱了。”

之后我还跟着他们去了无人机施肥现场,全程看着飞手操作,从起飞前的设备检查到飞行中的航线控制,一一确认流程是否规范,有细节不到位的地方,当场就跟飞手交流调整。

最后,我又特意跟袁师傅叮嘱:“靠近邻居的庄稼地喷农药时可不能用无人机,得换成人工。无人机喷药容易飘雾,万一溅到别人家作物上,很容易闹矛盾,可别影响邻里和气。”

袁师傅表示特别理解:“你说得太对了!之前就听说过其他大户因为无人机喷药闹过纠纷,咱可不能犯这错。这块的喷药施肥我一定格外注意,保证不影响邻居的庄稼。大家一起把地种好才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