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九三阅兵 这些海宁人在现场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a0003版:潮城·政经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祝成彦 李梦霞 张平 王婷

本报讯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现场,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其中,既有参加阅兵式的海宁人身影,也有受邀观礼的海宁退役军人。

上午9点,在盐官镇桃园村综合服务中心,退役军人、党员和村民近200人在现场观看阅兵式。其中,一对父母格外引人瞩目,他们手捧着村里送上的鲜花,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寻找着儿子的身影。

原来,这对父母的儿子韩晓刚就在当天受阅的装备方队中。父亲韩叙金告诉记者,这是儿子第二次参加阅兵式,此前曾在1999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今年76岁的韩叙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儿子能参加当天的阅兵式,让他格外自豪。

“昨天晚上很激动,今天早起了。”韩叙金告诉记者,“他的妈妈来得比我还早,生怕错过儿子受阅的每一秒。”

“把儿子交给国家,我骄傲!”母亲杨阿迷眼含热泪,“国家培养他,今天我更要为儿子、为祖国喝彩。”

当天,周王庙镇人大副主席、博儒桥村党委书记吴清江受邀观礼九三阅兵。这是吴清江第一次参加阅兵活动,庄严的仪式、激昂的国歌、飘扬的五星红旗、威武的武器装备,都令他心潮澎湃。

时光回溯,1993年,吴清江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毅然投身军旅,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1996年,吴清江退役回到家乡博儒桥村,一干就是29年。

作为一名老兵,吴清江对自己严格要求。成为村党委书记后,他积极探索创新、大胆实践,以“共商筹智、共建筹资、共管筹治、共富筹心”为核心,构建起“党建引领·四共四筹”新时代基层治理模式。这一模式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博儒桥村发展的新局面。

从光荣的军人到乡村振兴的“顶梁柱”,吴清江始终用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吴清江表示,受邀到北京现场观礼,是他作为老兵最大的荣耀,“我一定会把它作为人生再奋发的动力,把红色基因融入自己的血脉,让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坚守岗位、勤勉尽责,以更为出色的工作成果,回馈党的悉心培养与人民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