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芳璐
本报讯 在应急救灾领域,乐众信息的名字与“希望”紧密相连。这支来自海宁的企业团队总是星夜驰援——数千台卫星电话第一时间送抵灾区,为救援架起通信“生命线”。它就是乐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乐众科技。
近日,记者走进乐众信息海宁生产基地,SMT贴片产线正高速运转。一块块精密电路板在自动化设备中穿梭,经回流焊、光学检测后进入组装环节。这条年产30万台的智能化产线,是乐众信息扎根海宁的重要布局。如今,每月近3000台卫星终端在此下线,带着“海宁智造”的印记,装备至全国各地。
乐众信息自2010年成立以来,便深耕卫星通信领域。2019年,公司代表海宁参加全国北斗大赛并获得第二名后,正式落户海宁经开区漕河泾海宁分区,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卫星通信终端企业。“落户海宁后,公司发展驶入快车道。”乐众信息厂长裴建军介绍,“年产值从最初的两三千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4亿元,今年正向30%的增长发力。”
作为国内最早参与天通卫星通信设备研发的企业之一,公司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三级应急响应网络,9000余台设备时刻待命,组成“安全库存”。每当气象部门发布预警,距离风险区最近的办事处便进入高度戒备状态。灾情一旦发生,当地政府或应急部门通过线上会议确认需求,乐众信息作为中国电信的核心合作伙伴,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从最近库房调拨设备。
“为确保最快速度,我们都是连夜派专车运送,运输成本自行承担。”裴建军指着物流记录强调——从接到需求到设备抵达灾区,整个过程不超过24小时,争分夺秒只为生命。
这样的紧急驰援,对乐众信息而言,是职责所在,使命必达。而支撑这份担当的,是乐众信息强大的研发实力。
在乐众信息的研发中心,40余人的技术团队持续攻克通信难题。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行业顶尖企业,拥有双一流名校背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研发,累计申请专利及软著超百项。
2024年5月,乐众信息申请的“三网融合手持终端”专利引发行业关注,这项突破使设备能同时在自组网、卫星网和蜂窝网间智能切换。
更重要的创新体现在应用场景的拓展上。陈列室内的P5卫星终端集成了5G通信、北斗短报文、WiFi6、热成像等七大功能。“热成像模块让救援队在黑夜中也能探测生命迹象。”裴建军演示时,红外镜头清晰显示出人体热力图。
经过15年的沉淀与发展,乐众信息在天通卫星通信赛道已稳居头部位置,其LaSat品牌市场占有率领先。
面对未来,乐众信息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一方面通过“卫星精灵”等产品在低轨6G方向探索,推动普通智能手机在卫星通信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与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车企合作开发车载卫星通信前装和后装方案,布局未来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在移动场景的应用。
随着国家星网计划推进,乐众信息已布局低轨卫星赛道。6G时代天地融合的通信网络,正在海宁这片热土上孕育。
生产线上,即将出厂的天通电话在接受最后测试。测试员拿起一部F2卫星电话,对准窗外的天空。随着“滴”的提示音,显示屏跳出“天通01星”信号标志。测试员按下熟悉的号码,36000公里高空的卫星,将把这份海宁智造的电波,传递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乐众信息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