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馨蕾
在海宁有这样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创业者吴燕飞——她自称“做伴手礼的许愿姐”,却自掏腰包当起了海宁古建筑的“推介官”。
翻开她的自媒体视频主页,一场穿越时空的建筑之旅徐徐展开:从硖石巷弄的深院旧宅,到钱塘江畔的巍峨古刹;从精雕细琢的砖雕门楼,到气势恢宏的歇山顶大殿……每一帧画面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深处的文化故事。
这看似“不务正业”的跨界背后,藏着一个创业者对海宁文化的深厚情怀。
“许愿姐带你走读海宁,打卡100处古建筑,今天我们来到的是……”这是吴燕飞每个推介古建筑视频的标志性开场白。崇福寺、朱氏民宅、海神庙、湖塘朱文公祠、惠力寺、米谷故居、占鳌塔……短短数月间,她已经带领观众探访了7处古建筑。随着视频持续更新,越来越多网友开始关注这些沉睡的城市记忆。
吴燕飞今年44岁,杭州富阳人。2000年,从原嘉兴农校海宁分校园艺专业毕业后,她选择扎根海宁。20余年间,她涉足过园艺、服装等多个行业,最终在2019年与伴手礼这个小众行业结缘。如今,她在康桥·1924文创岛经营着一家文创伴手礼公司。
作为伴手礼品牌的主理人,为何要跨界做古建筑推广?她的视频主页简介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种文化、育文化、传播文化!把城市‘装’进礼盒,让客户从‘买伴手礼’变成‘带故事走’,用礼传递美好!”
“虽然公司发展稳定,但市场上同质化的伴手礼缺乏竞争力。”吴燕飞坦言,“要做出特色,就必须注入文化内涵。”尽管吴燕飞不是土生土长的海宁人,但在海宁20多年的生活让她深深折服于这里的文化底蕴。
入驻文创岛后,她结识了一位本地女画家,将画作中的海宁风光印上糕点礼盒,让产品焕发新生。同时,她还巧用当下火热的自媒体渠道,让更多客户了解这些产品背后的故事,了解海宁的文化。
“对着画作讲解,总归不够直观,所以我就去景点现场打卡,比如智标塔、西山公园、紫微桥等,然后制作成视频,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海宁的魅力。”吴燕飞解释道。正是在不断挖掘海宁文化的过程中,吴燕飞被这些古建筑深深吸引,越发觉得这些建筑背后有着说不尽的故事。6月初,一个想法在她心中萌芽——何不做一个系列视频,一边为文创产品汲取灵感,还能够向大家普及这些文化瑰宝,两全其美?
吴燕飞介绍海宁文化。
在讲述古建筑故事中汲取灵感,把海宁文化传播到更远方
与往日随性而拍的风格截然不同,这一次,吴燕飞怀揣着对古建筑虔诚的敬畏。她暗下决心:“既然决定要做,就不能再做走马观花的‘游客’,而要成为专业的‘讲解员’。”这个想法得到了海宁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她打开了通往古建筑世界的大门。
在市博物馆精品馆的学习中,一张“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点)分布示意图”令她震撼不已——这座看似熟悉的城市竟藏着200多处文保单位!“除了广为人知的古迹,还有太多文化瑰宝深藏闺中,等待被发现、被传播。”她感慨万千,当即立下探访百处古建筑的宏愿,并自筹资金组建起专业团队。
经过激烈讨论,团队将首期视频的拍摄地锁定在硖石中学内的崇福寺。“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这个选址背后,蕴含着团队深远的考量。吴燕飞深知,作为建筑领域的“门外汉”,必须做足功课。她意识到这些视频不仅代表个人,更肩负着传播海宁文化的重任。
为此,她和团队成员不仅研读了市文保所提供的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实地走访勘察,还拜读了梁思成、楼庆西等建筑学大家的专著。在拍摄技法上,团队也摒弃了拍摄文创产品时的唯美风格,转而钻研古建筑的专业呈现方式。他们反复观摩优秀作品,汲取拍摄经验。
“一座古建筑就是一部立体的史书,如何让观众既看得进去,又能传播海宁文化,特别是吸引年轻群体,这确实是个难题。”吴燕飞坦言。最终团队决定以建筑背后的故事为切入点,让历史在叙事中鲜活起来。
经过一周紧锣密鼓的筹备,团队在崇福寺从中午拍至夜幕降临。最终呈现的4分01秒视频里,既有大修后“钢结构内胆”的匠心独运,也有硖石历史的生动展示;既解读了“无绳墨”的海宁方言典故,又展现了木工工具的岁月留痕。这座活态博物馆的每个细节,都在镜头下娓娓道来。
视频发布后引发强烈反响,观看量突破4万人次,账号粉丝增加了200余人,与以往仅数百的流量形成鲜明对比。面对如潮评论,吴燕飞既欣喜又忐忑——有校友追忆青春岁月,有网友指正细节疏漏,这些都成为她前行的动力。
此后,团队更加精益求精,不仅严格把关文案,还邀请当地居民讲述与古建筑的温情故事。令吴燕飞动容的是,一批“铁杆粉丝”已然形成:有人为每期视频赋诗相和,更有热心观众赶来拍摄现场学习、承担后勤工作。
在持续不断地拍摄与探索中,吴燕飞的创意灵感不断涌现。目前,她的团队正在精心打造一系列文创产品——一套“志摩文创咖啡杯”,以及提取旧居1926年德国进口地砖纹样制作的西餐垫。
“这些文创产品远不止简单的纹样提取。”吴燕飞解释道,“光是咖啡杯的设计就经历了十余次修改,我们力求让每一处细节都能生动再现旧居风貌。”她特别指出杯碟上精心设计的一口井和一只橘猫,“这都源自《志摩日记》,他将家中的这口井称为‘爱之清泉’,而猫咪‘喵呜’的叫声,在诗人眼里就是‘爱你’的呢喃。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让使用者能品读到这份诗意、温情与浪漫。”
至于餐垫采用皮质元素,吴燕飞骄傲地说:“这不仅融入了旧居近百年地砖的元素,更结合了海宁引以为傲的皮革工艺,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
如今,“催更”的呼声此起彼伏,吴燕飞也被市博物馆特聘为文化志愿宣讲员,这让她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无比扎实——因为在她身后,站着无数被唤醒文化记忆的海宁人。
吴燕飞(左三)与创作团队。
吴燕飞的自媒体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