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丁”用汗水守护730万平方米绿地
日期:09-01
■记者 马银淇
本报讯 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将城市笼罩在蒸腾的热浪中。然而,在这灼人的“烤”验下,有一群身影却执着地穿梭于大街小巷。这些默默无闻的“城市园丁”,正以最朴实的坚守,守护着城市中弥足珍贵的绿意与清凉。
“夏天高温暴晒,像这些不耐晒的植物,得赶紧给它们搭上遮阳网,不然容易晒伤枯萎。”90后姑娘都群,是拥有8年经验的“老养护”。记者见到她时,她正一边指着需要防护的苗木,一边向工人细致叮嘱。
身为团队的“主心骨”和“技术担当”,她带领组员负责文苑路西侧除海宁大道外约155万平方米绿地的养护任务。巡查时,她总能敏锐地发现植被问题,并召集养护工人进行修整。
在市交控集团的绿化团队里,有给绿化“巡诊”的人,也有给树木“塑形”的人。养护工人钱成宇就是绿化修剪的行家里手,十年一线工作经验让他深谙各类树木的修剪门道。
“像高大乔木,重点得疏剪掉重叠枝、枯枝和病虫枝;隔离带里的灌木,关键在整形,要剪出层次、保持轮廓利落。”修剪时,钱成宇手臂肌肉紧绷,汗珠顺着安全帽带不断滴落,眼神却始终专注——每一剪下去,都又准又稳。
高温下抗旱保苗,也离不开给绿化“解渴”的人。这段时间,养护工人们开启错峰抗旱作业模式,主动避开午间高温时段,选择在清晨与夜间轮班为绿植补水。“中午气温太高,浇水反而蒸发快,效果不好。”花箱养护员王东明一边熟练地调整喷灌设备的角度,一边解释他们的“错峰浇水”策略。
绿化团队里,还有一些热心人。比如党员薛志平去年主动动员所在村社的十余名闲置劳动力加入绿化养护队伍。“刚开始大家担心干不了,我就手把手教他们辨认杂草、使用各类工具。”薛志平回忆道。在他的耐心指导下,这支“绿化新军”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去年人均增收还突破了3万元。
据统计,目前海宁市区有160余名像他们一样的“城市园丁”,每天要维护城区730多万平方米的绿地。他们用脚步丈量绿荫,用双手呵护生机。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让城市绿意盎然、充满生机。
城市园丁为绿化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