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安琦 杨平平 吴劼伦
“老样子,四只汤包、一份甜豆浆打包”“煎包一份,八宝粥一碗,这里吃”……
早晨八点多,位于新苑路上的褚小二点心店迎来了第二波客流高峰。一波又一波熟客掀帘而入,嗓门清亮地喊出常点的搭配。
掀开门帘,走进店内,此时里头早已热气腾腾,诱人的香气萦绕在空气中。几张小桌旁坐满了食客,有的低头啜饮着咸豆浆,有的夹起汤包小心吹凉。老板褚佳华和妻子吴佳穿梭其间,不停地招呼、上菜、打包。
真材实料好味道
早餐就认这一家
这家店虽面积不大、陈设简单,却布置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几张白色小桌被擦得发亮。
褚佳华告诉记者,店里主打江浙沪一带的传统小吃,汤包、烧卖、锅贴、生煎包是招牌,配上现磨豆浆或者小馄饨更是老食客的心头好。
厨房里,员工们手指翻飞,雪白的面皮在掌心转一圈,填上饱满的肉馅,捏出细密的褶子,转眼就成了一个个圆鼓鼓的汤包;铁锅上,煎饺、煎包滋滋作响,边缘煎得金黄酥脆,用铲子轻轻一翻,底壳发出清脆的声响,油香瞬间漫开来。
2017年底,褚佳华在新苑路开启了自己早餐生意。8年多来,每天凌晨3点,褚佳华和吴佳就来到店里忙活,和面、熬粥、磨豆浆的声音,成了他们独有的晨曲。
家住星晨花园的俞先生每周都得来上三四次,一客汤包加一碗豆浆成了标配。只见他用筷子轻轻戳开汤包皮,咬一口鲜美的肉馅,满足地眯起眼:“这肉馅扎实,一点不松散,配上咸豆浆,早餐吃着舒坦!”
邬女士更是三年的老顾客。她表示:“别处的汤包总差点意思,他家的皮薄、馅厚,咬下去满口肉鲜味,是真材实料的味道。”
口碑从不是一蹴而就的。褚佳华店里的点心味道能让老客们念念不忘,秘诀全藏在日复一日的细节里。褚佳华告诉记者,开店以来,店里的食材都是每天新鲜采购,现做现卖,从调料到裹制再到烹饪都会亲自把关,只为让每道菜品都能保证最佳品质。
褚佳华和吴佳。
他想做,我就陪着
1989年出生的褚佳华,在早餐店主行列里显得格外年轻。“很多人说我不像做早餐的,以前我确实爱折腾。”他笑着说。确实,这位80后老板的人生轨迹,藏着不小的反差。
十年前,褚佳华还是个穿梭在装修工地的师傅,手里握的是砂纸和刷子,每天打交道的是水泥和涂料;而现在,他的双手常年沾着面粉,指尖的薄茧是揉面、剁馅磨出来的,耳边的声响从电钻轰鸣变成了蒸笼的出气声。
“转行是觉得餐饮能凭手艺立足。”褚佳华坦言,当初从装修行业跨界到餐饮,并非一时冲动。那时他看着身边有人做餐饮做得踏实,想着“早餐是刚需,只要用心做,总能成”,便动了转型的念头。而这个决定,吴佳没有丝毫犹豫与质疑,“他想做,我就陪着”,简单的七个字,成了褚佳华最坚实的后盾。
“当初在本地知名点心店学艺了五个月,到现在都会经常与同行老板交流制作、经验方面。”褚佳华回忆道。
夫妻俩在店里的配合,是多年磨合出的默契。吴佳负责煎包、煎饺一块,铁锅在她手里转得灵活,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褚佳华则主攻汤包、烧卖,闲时就打包外卖、招呼客人。“她包粽子才厉害,100多个只要40分钟。”提到妻子,褚佳华眼里满是骄傲。忙起来时,两人不用多言,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蒸汽缭绕中,他们的身影成了店里最温情的风景。
更让人意外的是褚佳华的爱好。他告诉记者,年轻时的他痴迷越野车、摩托车,一有空就骑着车往郊外跑,风驰电掣的速度里藏着少年意气。而现在,他的生活被精准切割成时间表:凌晨三点起床,四点到店备料,五点迎来第一波客人,六点开始进入用餐高峰,忙到午后收拾完回到家,常常已是傍晚。“车也只保留了一辆小踏板,只在采购、送货时骑骑,大部分时间都围着灶台转。”他腼腆地笑了。
年轻人,现在就得拼
“刚开始哪想到能火啊,一天就卖300元,我、老婆还有一个帮工,三个人忙一整天,累得直不起腰。”褚佳华还记得开业初期的艰难。
那时店里没什么名气,凌晨三点起床备料,忙到中午也没几个客人,看着案板上剩下的馅料,夫妻俩心里不是滋味。但他们没放弃,肉馅再新鲜点,皮再薄点,服务再热情点,一点点琢磨,一天天改进,慢慢有了回头客。“有位大叔,从开业吃到现在,几乎天天来,说就认我们家的味道。”吴佳对此很是自豪。
如今,店里80%以上都是老顾客,许多熟客的口味褚佳华早已了然于心。回想创业初期,营业额低,人流稀少;如今每日客流量已超400人次,外卖订单占四成。正是这些回头客的认可,支撑着他日复一日的早起与坚持。
再被问及坚持下来的原因,褚佳华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却亮着光:“年轻人嘛,趁现在就得拼。”在他看来,早餐店的活儿虽累,可看着食客们吃得满足,望着店里蒸腾的烟火气越来越旺,所有疲惫都值了。“选定一个行当不容易,如今生意稳了,再换行既不现实也舍不得。我还年轻,路还长,既然认定了这条路,就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褚佳华表示。
偶尔得空,褚佳华还是会拿起鱼竿去河边坐一会儿,找寻只属于自己的时间。“做早餐每天要和很多人打交道,难免吵闹,钓鱼能让我静一静。”如今,褚佳华的人生似乎慢了下来,却更有分量。
他们的点心店每日客流量超400人次 80%是老客
食客在店里吃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