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雨晨 通讯员 张晓燕
本报讯 随着中医传承与发展的脚步加快,头顶白发坐诊台的传统印象正被悄然改写。如今,年轻的脸庞坐镇中医馆已是常态。一大早,许村中心卫生院中医馆里便排起了长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一群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年轻医者,正用娴熟的技法与耐心的态度为病患把脉问诊。
诊室内,尹女士正接受中药熏蒸治疗。据医生高红梅介绍,她因缺铁性贫血饱受乏力、睡眠质量差、腹部肥胖等困扰,经中医调理后,身体状态明显改善,“肚子肉眼可见小了一圈,睡觉也踏实多了。” 尹女士笑着说,“好多熟人都推荐我来,说这里的年轻医生能治老毛病,果然名不虚传。”
这样的认可并非个例,来自上海的胡大伯也有着深切体会。去年11月,胡大伯因长期受腰痛困扰,专程来到许村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就诊。医生徐敏通过细致问诊,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古代经方为其制订个性化方案,并先后8次复诊调整治疗。经过阶段性调理,胡大伯症状明显改善:“现在脑子清爽,腰不痛了,又能骑上自行车四处转了!”临回上海前,他特意送来锦旗致谢,并带走治疗方案继续巩固疗效。
许村中心卫生院中医科的蜕变,始于2021年12月的新院搬迁。自此,科室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当前,科室已配备定向药透、针灸、温针、电针、低频脉冲等多种设备,能够开展丰富的中医特色治疗。其中,中医外科在疱疹、湿疹、顽固性荨麻疹等病症的治疗上颇具口碑,不仅服务本地患者,更吸引了桐乡、临平、萧山等周边地区的群众慕名而来。
人才队伍的壮大是科室快速发展的核心支撑。近年来,许村中心卫生院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显著。全院拥有中医研究生6名,副高级职称中医师3名,是海宁市首个引入中医类硕士研究生的基层卫生院。在永福村卫生室,一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常年驻守,让优质中医资源真正下沉到村民“家门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中医服务零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馆从原来的1名医生,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3名医生、1名护士和1名技师的专业团队。这支队伍以“80后”“90后”为主力军,他们正用专业与热情,实现了基层中医诊疗从有到优的突破。据统计,自新院搬迁后,中医门诊人次增长了34%,中医非药物治疗更是大幅上涨196%。在今年的冬病夏治期间,服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9%,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群众对中医服务需求的不断释放。
从曾经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的“人才济济”,从单一诊疗到多元服务,许村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室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健康福祉。接下来,许村中心卫生院将继续秉承“传承中医文化,服务百姓健康”的理念,不断提升中医诊疗水平,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基层力量。
年轻医生正在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