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双合村涌起全民健身新热潮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a0009版:聚焦硖石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李怡垚  通讯员 杨惠茹 刘丽萍

“屈膝松腰向前看,松肩垂肘气丹田。”近日,在硖石街道双合村综合楼舞蹈房里,二十余位银发学员随着太极拳老师舒缓的口令,时而白鹤亮翅,时而弯弓射虎,动作渐显圆融流畅。“练了这阵子,身子骨硬朗多了,空了还能和老姐妹们唠唠家常!”学员陈玉宝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笑着说道。

这场由村里组织的太极拳培训,是双合村“乐享银龄,健康伴我行”系列活动的一环。今年以来,该村聚焦老年人健身需求,系统开设八段锦、太极拳、舞剑等课程,免费提供科学健身指导,“身子骨结实了”“邻里更热络了”成为村民口中的高频反馈。

“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前提,老年人更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参与者。”双合村党总支书记宋惠利告诉记者,村里始终把推广体育运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放在重要位置。为响应全民运动号召,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双合村从场地设施、活动形式、长效机制三方面发力,让全民健身在乡村土壤中扎根结果。

家门口的健身空间暖民心

“以前只有两张球桌,晚上来打球得排好一会儿才能上桌,新球馆建好以后,打球更方便了。”村民韩凯东说的,是双合村去年改造完成的乒乓球馆。

这座由村内闲置旧厂房变身而来的865平方米运动空间,不仅配备10张标准化球桌、专业防滑地胶,还设有健身房、儿童休闲区、更衣室、淋浴室等,面向本村村民免费开放,成为村民口中“家门口的运动乐园”。

场地优化是双合村点燃运动热情的第一步。除乒乓球馆外,今年1月投用的荷韵嘉苑篮球场同样人气爆棚。场内铺设的弹性塑胶地面,能有效保护关节,减少运动损伤。四周还安装了多样的健身器材和充足的照明设施,满足不同运动需求。每天清晨和傍晚,常能看到村民们在这里挥洒汗水,周末和节假日更是热闹非凡,吸引了周边众多篮球爱好者前来切磋技艺。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双合村通过免费开放专业场地、完善辅助设施,让运动健身从“选项”变成“日常”,在乡村刮起健康新风尚。

全龄覆盖的运动服务聚人气

在双合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在专职人员带领下,认真地做“手指健脑操”,专注的神情里藏着期待,“听说能预防老年痴呆,可得好好练练。”

这是双合村精准服务不同群体的一个缩影。针对老年人,除了太极、八段锦,还有经络拍打操等轻运动。面向青少年,暑期“春泥计划”推出乒乓球公益课和各类趣味体育游戏,让运动成为孩子们的“快乐源泉”。聚焦妇女群体,联合关厢文工团开设健身操培训班,闲暇之余,村内妇女们还会自发来到舞蹈房,一起练习,满足对塑形健身和释放压力的需要。

此外,每逢节日,双合村还会开展形式丰富的趣味运动。多样化活动不仅练了身体,更拉近了邻里距离。从银发族到孩童到青壮年,一张覆盖全年龄段的运动服务网,让村里的笑声越来越响。

可持续的运动生态增活力

乒乓球馆里的击球声此起彼伏,10岁的金奕心和队友切磋着,这是她第二次参加村青少年乒乓球公益培训班。两年来,培训班已累计招收学员60余人次,今年更联合周边村社扩大覆盖,让更多孩子爱上运动。

在双合村,像金奕心这样爱上运动的村民越来越多。这背后,是村里为让全民健身“热”起来、“活”下去,通过公益课堂的常态化、球队建设的规范化、设施保障的可持续化,下足了长效机制的功夫。

近年来,双合村组建乒乓球队、篮球队,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领队,村民推选队长负责日常训练,规范化管理让队伍战斗力飙升。今年硖石街道“村BA”篮球赛中,村篮球队斩获团体冠军;在“村潮·爱拼会赢”2025年海宁市村(社区)乒乓球总决赛中,获得混合团体赛第一名。

在设施维护上,乒乓球馆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篮球场配备专属管理员,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清洁、消防检查。“场地有人管,器材坏了有人修,咱运动起来特安心。”村民沈先生的话道出大家的心声。

从太极的柔韧舒展到球场的激烈角逐,从老人的欢声笑语到孩童的奔跑身影,健康理念正融入双合村的肌理。“健身有去处、活动有组织、人人能参与、个个有收获”,这幅全民健身的生动画卷,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更让运动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充满活力的风景线。

乒乓球馆人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