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长安生命健康产业活力澎湃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a0006版:大美长安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胡雪琴

“企业计划投资项目时考察了长三角多个地区,最终选址高新区,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人才优势显著、营商环境优越。”近日,在长安镇、高新区三季度项目签约仪式上,生命健康领域企业代表陈思的发言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这场仪式上,覆盖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领域的27个项目集中签约,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注入了新的活力。

短短几年间,长安镇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令人瞩目,一条涵盖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关键领域的产业链条正加速形成。截至目前,链上已集聚企业40余家,成功引育了贝莱胜、艾兰得、北望生物等一批行业龙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1.6亿元。从零散布局到集群发展,长安镇完成了生命健康产业“从0到1”的精彩跨越。

海宁生命健康智造产业园。

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

懿康医疗生产车间。

扎根长安20年的浙江汇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其发展历程是本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的见证。7月23日,在长安召开的海宁市生命健康产业链协调机制全体会议上,汇能生物董事长陈贵才感慨:“汇能生物在长安成立20年了,一直健康发展,年产值稳步增长。这里的环境很好,我经常自发地向身边的创业者、投资者推介海宁,不知不觉成了‘宣传大使’。”

在长安成立8年的浙江懿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发展迅速,如今已成为业内著名的自动化吸头供应商,向全球350多个客户交付了超过10亿支自动化吸头和数以百万计的高端医疗耗材。去年,企业占地40多亩的现代化工厂投产,为产能提升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走进贝莱胜电子(浙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这家企业专注于人工电子耳蜗、清洗消毒机等高端医疗器械的制造,投产仅一年多时间,规上工业产值便迅猛突破4.5亿元,今年上半年,企业产值已达2.54亿元,同比增长6.7%。

作为入驻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的第一批企业,浙江威尔德数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势头正劲。企业自主研发的“理疗机器人”已在嘉兴市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应用。目前企业已有三款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6款在研产品持续推进,累计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近30项,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力。

高能平台厚植创新沃土

生命健康产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平台的支撑与服务生态的优化。长安镇、高新区锚定打造200亿元智慧医疗产业集群的目标,着力构建高能级产业载体和创新服务体系。

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初具规模,海宁生命健康智造产业园竣工交付,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保障。2022年11月,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宁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已率先落地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为全市生命健康企业提供业务咨询、资料预审、政策宣贯等“零距离”服务。

“以前都要往省里跑,如果检测出问题,就得回企业整改后,再拿回去排队检测。一套检验流程下来,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很高。”浙江威尔德数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金鑫坦言,现在好了,检验检测服务就在身边,企业只管一股劲往前冲,专注创新研发,“家门口”的服务,无疑为企业注入了一剂发展“强心针”。

今年7月,长三角医疗器械检测评价与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海宁分院与 “浙造器械”创新展示馆三家省级重量级平台同步启用,为产业发展装上了强大的“助推器”。

驱车经过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总能看到海宁市高新技术研究院灯火通明,科研人员正专注于生物医药与光学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智能实验室里,生物芯片光刻机、3D打印机、激光直写设备等精密仪器高效运转。目前,该院产业转化中心已成功引入多个国内外光电、生物医药领域的高技术孵化项目,全年累计孵化和培育企业15家,为20余家企业提供了专业技术服务。

同时,嘉兴瀚康医疗、澳本生物等创新力量落户海川科技创新园,为医疗产业研发者提供“从概念到产品、从工艺开发到规模化生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创新成果以最短时间、最小投入、最高成功率走向广阔市场。

生态优化激发链式反应

“选择长安镇、高新区,主要是看中这里集聚了不少生命健康类型企业,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上下游合作。同时区位优势明显、为企服务也很贴心,能够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北望生物科技负责人汪土荣道出了项目落户长安镇、高新区的关键考量。

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长安速度”。企业“年产大健康免疫与康复产品约1500万盒、医疗器械诊断类产品约900万套、大健康及制药领域用生物酶产品约320万支”项目,从拿地到证照齐备、开工建设仅用时一个月,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高效的背后,是优越的营商环境。“我们始终围绕两个方面进行改革,补全产业链与坚守产业链。”长安镇经济发展局负责人袁涛表示,长安正以系统思维精准发力,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产业生态:服务做“加法”,秉持“企业至上、服务至上”理念,持续优化审批流程,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痛点做“减法”,针对医疗器械和生命健康产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研究审批体系,在创新产品审评审批、首台(套)装备应用推广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强化土地、融资、人才等关键要素保障,着力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难题。协同做“乘法”,积极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发挥链主效应,带动高成长性新兴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共生共荣”的集群生态。

从贝莱胜的精密电子耳蜗到威尔德的AI理疗机器人,从高研院的前沿技术攻关到北望生物的健康产品布局,一条日渐壮大的生命健康产业链条已然环环相扣,展现出蓬勃生机。

当企业甘愿成为“宣传大使”,当项目得以“拿地即开工”,当创新平台有效打通转化堵点,长安生命健康产业的“链式反应”正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未来,随着产业生态的持续精进与集群效应的深度发酵,这片热土必将孕育出生命健康产业更加壮阔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