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孙苏玥:为城铁“造神器”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a0005版:潮城·政经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虞思元 朱重鸣  通讯员 吕雪滢

她是位00后“浙江金蓝领”,一年时间拿下省赛、国赛奖项,同事对她的评价是有韧劲。

她喜欢研发,和团队先后研制出钢轨螺栓自动喷涂养护机器人、轨道自动匀砟小车,取得了一项项发明专利。

作为浙江交通集团海宁轨道运营公司工电供中心一位通信维修员,孙苏玥虽然工作时间才两年,但她用踏实钻研的韧劲,书写着属于年轻人的硬核成长故事。

孙苏玥。

“以往接触网巡检全靠人工,一个作业点得安排6个人,但有了这个设备,就相当于给接触网安上了一双‘眼睛’,能实时监测和定位故障点。”近日,记者走进浙江海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创智青年工作室,孙苏玥正和师傅杜冲忙着调试最新研发的接触网打磨与巡检机器人。

孙苏玥今年23岁,这个看似稚嫩内向的姑娘,谈起自己开发的产品时总能滔滔不绝。2023年,刚大学毕业的她就入职了海宁运营公司,开始先是在杭海城铁长安站从事通信设备保养维修。去年5月,她通过层层考核,成为公司创智青年工作室一名成员。

钢轨螺栓自动喷涂养护机器人、轨道自动匀砟小车、钢轨平顺度测量仪……到了创智工作室之后,孙苏玥和团队取得了一项项发明专利。“一开始我来到工作室,认为只要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但经常会因为考虑不周而碰到工作推进困难的情况。现在懂得依靠团队互帮互助,不少难题都迎刃而解。”孙苏玥笑着说。

眼下,除了接触网打磨与巡检机器人、钢轨除锈机器人等整个团队项目的开发,孙苏时还在自主开发一个“信号转辙机培训系统”。虽然熬夜做到很晚是常有的事,但孙苏玥却乐此不疲。

说话间,孙苏玥在电脑上打开了她自主开发的“信号转辙机培训系统”。“以往信号岗位的同事训练转辙机拆装,得跑现场、耗时间,设备拆多了还易损坏。我就想,能不能把训练‘搬’到电脑上?”因为自己并不是信号专业,孙苏玥还多次跑去咨询懂行的同事,认真记录下每一个正确的拆装步骤。

经过一个多月的开发,眼下系统已经初具模型。“依托这个系统,在家用电脑上就可以进行训练,尤其是能够帮助一些新员工在虚拟训练中规范操作流程。”只见她用鼠标点击屏幕上的“自动拆装”,信号转辙机的内部结构就被逐一拆解开来,再点击“手动装配”,每一步安装步骤都有详细规范的提示。

到了这一步,孙苏玥还觉得不满意。“打算再优化一下,现在它虽然可以在电脑上使用,但是真实感可能没有那么强。接下来我想要增加一些VR类的功能,让人感觉是在真实的场景里操作。”

受爷爷启蒙从小爱“折腾”

孙苏玥对研发的启蒙,来自于她的爷爷。谈起爷爷,她的脸上不由流露出一股自豪之情。“我爷爷叫孙万华,曾是桐乡汽运公司的老师傅。1992年,毛主席停放在杭州的‘吉斯’专车在被送到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的过程中,途经桐乡时突然抛锚,我爷爷就是当时负责抢修的一员。”孙苏玥说道,后来这辆“吉斯”车如期参展,北京军事博物馆还专门发来了表扬信,这件事在当时也被省级媒体相继报道。

孙苏玥记得,她小时候爷爷总喜欢回收一些报废的收音机、电风扇等电器,再重新把它们修好。“我就蹲在旁边,看到爷爷把

一堆‘破烂’变成能用的东西,觉得特别神奇。他的工具箱也是我的玩具箱,有事没事就会拿来捣鼓。”

因为喜欢琢磨,上初中时她迷上了拼乐高积木。后来填报大学志愿时,在家人的支持下,孙苏玥选择报考城轨机电技术专业。她在大学期间设计的一件作品拿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毕业作品是花了3个月时间制作的智能宠物机器人。

2023年毕业后,孙苏玥来到海宁,成了杭海城铁的一名通信维修员。“主要做系统维护和设备房巡检,城铁通信有12个系统,像显示列车到站时间的PIS屏、随处可见的摄像头都要我们照看。”如今各种工作熟稔的她,刚入职时连做网线都犯难——工作考核要求十分钟内完成3根带水晶头的网线。学校里这样的实践很少,孙苏玥干脆让爸爸买了一箱网线,下班回家就练,手指被线芯划得发红也不停,练了一周后最快只用五分半钟。

去年4月,有同事知道她在大学做过机器人,又爱钻研,便推荐她加入公司创智青年工作室。

凭实力当上“浙江金蓝领”

加入创智工作室后,孙苏玥获得了很多外出技能竞赛的机会。

参加的首场大型技能竞赛,是去年8月的嘉兴市工业机器人比赛。40多位技能人才同台竞技,在大赛场合初出茅庐的她拿到了二等奖。去年10月,她参加2024年浙江省省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赛项,在智能硬件装配调试方面发挥出色,获得大赛一等奖。今年2月,她又在全国数据安全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中获二等奖。

技能竞赛就像磨刀石,能把技术的刃口越磨越亮。不过比赛也有不顺的时候,期间有两场工业机器人比赛,让她尝到了失利的滋味。

“这两场比赛所涉及的ABB机器人和库卡机器人是纯工业生产用设备,工作室也没有相关的模块可供训练,只能比赛现场翻看主办方给的操作手册。所以比赛时心态慌了,来不及细琢磨。”孙苏玥说道,但她没就此气馁,反而把每次失利都当成补漏的机会。

从首次参赛到拿下省赛、国赛奖项,孙苏玥的能力也在技能竞赛中一点点成长起来。凭借傲人的成绩,今年她还获得了2024年“浙江金蓝领”荣誉。

“苏玥平时看起来不太爱说话,但她实际上是一个很有韧性的人,在备赛过程中面对技术难题,经常会琢磨到后半夜。她的这种精神对整个团队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在面对挑战时,大家会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创智工作室伙伴姜楠评价道。

如今在海宁工作已经两年,每天看着城市里的轨道线延伸,看着同事们为了技术创新一起拼搏,她越来越爱这里创新创业的氛围,早已把海宁当成了“第二故乡”。

“就像‘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我也想把这份踏实钻研、勇敢挑战的精气神,扎进技能里、落在工作中,继续在岗位上弄潮成长。”孙苏玥说。

00后“浙江金蓝领”书写硬核成长故事

孙苏玥技能精湛。

孙苏玥参加技能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