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双喜村民共议共守换来“无烟”家园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a0005版:活力经开 多彩海昌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刘芳璐

本报讯  没有呛人烟雾,只有欢声笑语。近日,海昌街道双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凉爽宜人,老人们或聚在一起聊天,或观看电视节目,室内空气清新,环境整洁。这一和谐景象,得益于该中心推行8年之久的“无烟门禁”机制——一个由村民共同商议、集体认同,并逐步完善而成的文明公约。

自2016年启用以来,该中心始终倡导室内全面禁烟,但最初仅依靠张贴告示效果有限。不少老烟民难以改变习惯,室内吸烟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双喜村党总支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村民代表、老年协会成员及常来活动的老人多次召开议事会,围绕“如何真正实现无烟环境”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集体议定了“一人吸烟、全员暂停”的门禁机制:一旦发现有人在室内吸烟,整个活动中心将立即关闭三天。

“这个机制真正体现了村民共治、共识、共守的力量。”双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晓龙表示,“它最初只是墙上的一张‘禁止吸烟’宣传图,通过我们一次次民主商议,成了现在村民们共同遵守的‘无烟门禁’。它不仅关乎健康,更是基层治理中规则意识与集体责任的双重体现。”

机制推行以来,老人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维护,互相提醒、彼此监督已成为常态。70岁的陈陆松老人笑着说:“现在大家都自觉到室外吸烟,没人愿意因为自己影响大家的集体活动。这是我们自己讨论出来的规矩,更要自己守住。”

去年,借省级“未来乡村”建设契机,该中心的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崭新的桌椅、适老化设施、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特别是“刷脸”进门系统的启用,实现了24小时开放。老人许元明刷脸进门后感叹:“不用带钥匙,刷个脸就能进,还有空调,这么舒适的环境,我们更要共同维护。”

如今,“无烟门禁”机制已成为双喜村基层治理的一张名片,日均接待老人超过80人次,甚至还吸引了邻近村庄的老人前来。无烟、文明、舒适的环境,让这里成为老人们喜爱的“第二个家”,更成为“文明海宁”建设在村级实践中的生动缩影。

“‘无烟门禁’不仅守护了老人的健康,更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和规则意识,是我们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重要探索。”许晓龙表示,未来该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物质+精神+健康”的养老支持网络,让这个银龄港湾惠及更多老人,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积累更多“双喜经验”。

村民尽情共享无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