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祝成彦 沈名扬
通讯员 邓铌 周燕
本报讯 这段时间,海宁持续高温,社区食堂迎来了就餐小高峰。记者走访多个社区食堂发现,凉爽的环境、实惠的价格、贴心的服务,让这里成为居民消暑就餐的首选。
近日上午10点多,硖石街道西山社区食堂的窗口前已排起队。家住碧云路的何阿姨专程坐公交车赶来,这样的日子已持续两年,有时候她还会打包一份回家当晚饭。
“饭菜正合我的口味!”何阿姨笑着点赞,“最近又添了好几种菜,越吃越顺口。而且里面冷气很足,舒服得很。”
退伍老兵吕大伯把晚饭和绿豆汤都打包好了,却迟迟不动筷吃中饭。原来,他正在等楼上参加活动的老伴。
“我跟着老婆吃,她要在哪吃就在哪吃,家里基本上不开火。”吕大伯乐呵呵地说,“这儿环境敞亮,干净得挑不出毛病,我等她一到就开饭。”
像吕大伯这样自带饭盒“打包+堂食”的居民不在少数,他们都是提前带着打包盒来的。对于下不了楼的居民,社区会根据他们的求助需求,送餐上门。
“食材当天采购,不留隔夜。”西山社区居委会委员寿燕飞介绍,“每天中午12点后,还有很多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到店就餐,我们给他们最低折扣,花最少的钱就能吃到热乎的家常味。”
在海洲街道睦邻小厨海洲社区食堂,300平方米的空间每天供应12道菜,4荤4素4半荤半素。提早开门,空调先开,老人们把这儿当成“避暑会客厅”。
“食堂早上9点就开门,空调早早就打好了,不少老人会先来歇个脚、吹吹风。”海洲社区党委委员王海红笑着说,“大家围坐一桌,喝口茶、聊聊天,比一个人在家强多了。”
俞阿姨带着孙女,刚从青少年宫带玩完海洋球回来,她们俩今天的午餐只需要9元。当俞阿姨的孙女被问及“家里和食堂的菜,哪里更好吃”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这里的好吃。”俞阿姨也表示:“我们来这里吃过很多次,餐厅环境整洁、价格实惠,令人放心。”
裴女士当天来打包单人餐,偶尔也给6岁的孩子带一份。如果来得早,菜品比较丰富,她便顺道多挑两样,晚饭也一并解决。“菜品丰富,老少咸宜,总有合胃口的那一道。”裴女士道出她常来打包的缘由。
“我们这边绿豆汤也是免费赠送的,夏天可以给老年人降降暑。”王海红介绍,“现在我们每天用餐量在150份左右。”
据统计,目前全市有10家社区食堂,助餐点55个。这些社区食堂及助餐点不仅解决了居民“做饭难”,更串起了邻里情,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老人在社区食堂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