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老人捐款1万元 转账款不断涌来
■记者 杨馨蕾 居秋渊
不久前,“玻璃男孩”李志灿(小名:灿灿)的母亲向《潮帮办》打来求助电话。因为灿灿再次身患重病,急需社会援助筹集手术费用。该求助信息在大潮客户端、《海宁日报》(详见《海宁日报》2025年8月18日爱海宁版)等平台刊发后,迅速引起广泛关注。爱的力量又一次悄然汇聚,期待为这个命运多舛的年轻生命延续奇迹。
记者向灿灿送去岑小佩老人的爱心款。
今年20岁的灿灿,自八个月大时便患上了“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即医学上所称的“玻璃人”。14年前,通过《海宁日报》的呼吁,众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共筹集30万元善款。加上家庭自筹资金,灿灿顺利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并逐渐康复,整个过程累计支出医疗费用超过一百万元。
就在生活逐渐走向正轨之际,命运却再次给予这个家庭沉重一击。一个多月前,灿灿被确诊患有恶性骨肉瘤。此前十多年间,漫长的求医之路早已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如今病魔再度袭来,30万元的手术费,成了他们难以跨越的现实困境。
好在,爱心人士又一次站了出来,他们伸出援手,汇聚成一道温暖的光,为这个几近绝望的家庭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8月21日上午,市民吴利娟匆匆赶到海宁市传媒中心,将一个沉甸甸的信封交给记者。“我是受岑女士所托,来给灿灿捐钱的,一共1万元。”听到这个名字,大家都会心一笑,“她又来了。”
岑女士本名岑小佩,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她十分热心公益活动。16年来,她从未缺席“弄潮儿成长计划”,持续资助困难学子,却又低调地拒绝采访。如今,她又解囊相助,为灿灿送去坚定的支持与希望。
当天下午,记者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信封,来到了灿灿家中。此时,灿灿刚完成第一次大化疗,正在家中静养。得知消息后,原本在菜场摆摊的母亲傅伟琴也匆匆赶回。接过信封的那一刻,母子二人难掩激动,连声道谢。
“真的非常感谢这些好心人,我们很想当面跟他们说声谢谢。”应母子俩的请求,记者当场拨通了岑小佩老人的电话。灿灿率先开口:“岑奶奶,谢谢您!我一定会努力治疗、好好活下去。”
电话那端,岑小佩温和地鼓励道:“不用谢,孩子,治病最重要。你一定要坚强!”温暖的话语在小小的房间里流动,善意正以最朴素的方式传递着力量。
面对病魔
灿灿保持乐观态度
灿灿一家目前租住在一间农房里。狭小的房间内,摆放着父母的双人床,以及他和妹妹用的高低铺。灿灿正躺在床上休息,床边堆满了他日常需要服用的各种药物。
“化疗之后还得坚持吃药来控制身体指标,腿疼就吃止疼药,反胃就用止吐药。”谈起自己的病情,灿灿语气平静。记者注意到,他的左腿上分布着多处疤痕,“这些都是做活检留下的。现在这条腿完全不能动,骨头非常脆弱,万一骨折,很可能引起癌细胞扩散。”
母亲傅伟琴默默站在一旁,听着儿子讲述病情,眼中写满了心疼。“我们现在买了轮椅,出门就靠它了。过几天又要去杭州做第二次大化疗。如果能挺过去,接下来就要做手术切除坏死的骨头,然后再继续化疗。”
截至目前,灿灿的治疗费用经医保报销后仍需自付五万多元。傅伟琴告诉记者,自从报道发出后,不少爱心人士通过支付宝向她转账捐款,手机屏幕上,是一连串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仅支付宝便已收到1.8万元。
“再加上现金、微信和水滴筹,现在已经收到捐款八万多元,真是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尽管如此,傅伟琴坦言,加上一家人筹措的五万多元,目前离三十万元的手术治疗目标仍有十余万元的缺口。
这场突如其来的重病,也彻底打乱了灿灿的人生规划。由于常年治病,他的学业一再推迟,20岁的他目前才读高二。原本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已经决定辍学,并在一家设计公司实习掌握了平面设计技能,还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即将正式入职。没想到病魔又一次袭来。
不过,面对疾病的折磨,灿灿展现出超乎年龄的豁达与坚强。“我就把这次生病当作是老天让我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在化疗时,我看到病房里还有很多比我更严重的病人,觉得自己已经算很幸运了。医生说,我还有救治的希望,而且我还年轻,更应该珍惜生命,不应该轻易放弃。”灿灿坚定地说道。
灿灿妈妈电话感谢岑小佩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