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关晓玥:架起医疗服务与民生期待“连心桥”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a0004版:今日袁花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沈文霞

从医院到会场,从疫苗接种到民情调研,她在卫生院了解民生、用建议案传递民声,以专业视角聚焦医卫行业,用医者仁心倾听群众诉求。海宁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袁花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关晓玥,以“双重身份”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医疗卫生领域人大代表的风采。

躬身基层

守护健康的白衣天使

关晓玥长期扎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服务工作,用二十年基层疾病防控经历,编织着群众健康“防护网”。

不论何时,她始终冲在第一线,从应急演练、预防接种,到指导基层环境卫生整治、宣传防病知识……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作为预防传染病的“大管家”,“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是她工作的日常。

长期深耕一线的关晓玥了解到,许多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存在行动不便、常用药配药难等问题。为此,她专门对“e护康”医疗服务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以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实现“全程陪诊+优先通道”双保障等举措,从“病人就医难”到“服务送上门”,织就了一张以家庭签约医生服务为核心的高效响应“守护网”,畅通了行动不便老人的就医“最后一公里”。

建言有声

医卫领域的智慧灯塔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关晓玥关注的焦点问题。翻开她的民情记录本,在“基层医疗人才困境”专题页上,记录着年轻医生想考执业医师却没时间复习的焦虑,因中级职称名额限制而想要离开的无奈等问题。她深知,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在海宁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关晓玥提出了《关于加快建立基层医疗运行新机制,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健康需求的建议》。“要让基层医疗机构更好留住人才,让更多人才在基层医疗机构安心工作,使广大居民能在‘家门口’有熟悉的好医生,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健康需求。”这一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相关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建立了动态测算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总量机制,拟定定向培养社区医生招聘计划,助力提升海宁市整体医疗卫生人才水平。

守护朝阳

心系民生的温暖使者

“一老一小”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作为海宁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委员和“幼有善育”专题监督小组的成员,关晓玥始终心系“一小”工作的建设和推进情况。

“很多儿保医生是因为人员不足从其他执业范围的临床医生经培训后转岗过来的,专业能力不足。”在海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关晓玥又打开她的民情记录本一一记录下来。

身为卫生系统的人大代表,她聚焦生育支持政策、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将专业优势融入履职实践,连续两年参与微调研课题,撰写了《关于妇产和儿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于我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体系建设的情况分析》等高质量微调研报告,提出了优化婴幼儿照护服务资源配置、加强对从业人员能力培训等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这些建议也被吸纳并写入了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交政府办理。

“疾病预防是点对点的守护,建言献策是面对面的责任,要让关怀的温度穿透卫生院的每一扇窗。”从门诊室里的细心问诊,到人代会上的铿锵建言,关晓玥用专业与担当搭建起医疗服务与民生期待的“连心桥”。

关晓玥(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