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暑期课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a0006版:聚焦马桥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周厉  通讯员 沈重阳

在这个暑假,马桥街道丰收社区暑期公益课堂再次成为家长和孩子们热议的焦点。从走进菜场学买菜做饭,到中式面点制作;从足球课、花样跳绳,到英语舞台剧、创意美术——这一由社区牵头、多方资源共建的公益项目,不仅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难”问题,更以丰富多元的实践类活动,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成长。

走出教室 走进生活

实践类课程广受欢迎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家务劳动非常辛苦。”这是一名家住马桥街道的孩子在作文中写下的话。他所参加的,正是今年夏天丰收社区推出的“菜场采购与烹饪”实践课。

据悉,该活动持续两天,孩子们通过抽盲盒方式随机选定菜谱,分组前往菜场采购,最后返回社区厨房亲手烹制菜肴并完成垃圾分类。

“希望通过这类课程,让孩子们真正走进生活,而不只是像以往一样坐在教室里。”丰收社区党支部委员、居委会委员浦玲凯告诉记者,这类强调真实体验与社会参与的课程,成为今年暑期最受欢迎的公益课之一。

类似的实践类课程还有与本地餐饮商铺合作的中式面点制作课。在丰收路上的寻味点心店,孩子们在店主人周云飞的指导下学习包小笼包、饺子和烧麦。“孩子们上午10点过来,包好、煮好、当场吃掉,成就感非常强。”周云飞表示,作为丰收路上的“餐饮前辈”,他十分支持此类公益活动,“能激发他们对于餐饮烹饪的兴趣,我觉得很有意义。”

从静到动 从内到外

课程体系更加多元

与往年相比,今年丰收社区的课程设计更注重多元性与差异化,覆盖不同年龄段和兴趣方向。

针对低龄儿童,丰收社区特别开设了少儿舞蹈和基础乒乓球班,填补了以往幼儿园阶段暑期活动的空白。“很多家长问,‘我们读幼儿园的能上什么课?’这一次我们给出了答案。”浦玲凯表示,这类课程以游戏和兴趣培养为主,强调在玩中学,受到了众多家庭的欢迎。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丰收社区则提供了更多技能类及运动类课程,如足球、花样跳绳、创意美术、科学实验等。与此同时,许多课程并非封闭在社区活动阵地内完成,而是开始走向更开阔的场地。例如,足球课就是丰收社区与新场社区合作,利用对方专业的笼式足球场开展课程。

“虽然我们辖区内缺乏户外场地,但通过社区之间的阵地共享与资源置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实现了双赢”。浦玲凯透露,社区不仅将居民“送出去”上课,也会将“引进来”的师资分享给其他村(社区)。

方便 丰富 有意义

家长对社区公益课点赞

从家长的反馈来看,丰收社区公益课切实解决了暑期“孩子无处去、家长看护难”的现实问题。

家住丰收社区桂语江南小区的徐姝琰告诉记者,自己两个孩子在这个夏天,分别报了社区的足球和少儿舞蹈课程。“一方面社区上课很近,家长接送方便,另一方面课程也丰富,孩子在暑假有了好去处。”徐姝琰分享道,基本上一个暑假没给孩子在外报过班,社区公益课就把时间给安排满了。

此外,英语舞台剧、环保主题表演等新型课程的引入,也让家长们感受到了社区教育的丰富和活力。“我们目前已经敲定了环保舞台剧,会在‘九五公益日’的社区舞台上表演。”浦玲凯透露,这些课程不仅注重技能培养,更关注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社区教育理念的升级。

资源整合 合作共赢

激活社区公益生态

公益课程持续开展并不断扩大规模,离不开丰收社区的高效组织和资源整合能力。

据了解,丰收社区绝大部分课程都以极低的公益价格运营,有的甚至免费。这背后是一套成熟的资源置换模式:社区提供活动场地和宣传支持,合作方则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提供课程内容。例如,本次深受好评的少儿舞蹈课结束后,授课老师已与社区达成协议,将于9月正式开设长期班,继续以公益价格服务社区儿童,并在明年暑期为社区置换免费的公益课资源。

此外,丰收社区还积极联动商户、机构教师、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建起一个可持续的公益生态圈。“很多公益课老师本身就是社区居民或是来源于社区的联建单位,他们愿意以公益价支持课程,是因为认同这件事的价值。”浦玲凯说。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马桥街道还在依托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更大范围的课程共享与资源流动。目前,马桥街道各村(社区)之间已开始尝试公益课程互通、师资共享的合作机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各村(社区)相互开放资源,一个街道范围内村社互通的公益课程网络将在马桥形成,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暑期课程。

孩子们学习烹制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