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市中医院硖石分院异地新建有速度更有温度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a0006版:聚焦硖石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杨平平  通讯员 吴熠烨

本报讯  “工地噪声小了,出行路也快顺畅了,家门口的新医院离建成更近了!”近日,望着家附近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硖石街道东苑社区居民马阿姨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份满意的笑容,源于硖石街道深化党建联建助推海宁市中医院硖石分院异地新建项目结出的暖心果实。

作为硖石街道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占地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8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底投用,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周边医疗服务能级。项目在启动之初即成立由业主单位、参建单位党员负责人或骨干组成的项目临时党支部,由硖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姚雪江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联动硖石街道机关民生事业党支部及周边社区党组织,以党建联建为引擎,加强项目各主体的沟通联系,推动项目资源共享、技术共研、人才共育、合作共赢。

有了党建联建的“加持”,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从安全管理到项目推进,各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有效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效率和管理水平。项目推进过程中还组建了“红色先锋队”,除了在审批、施工等关键环节亮身份、践承诺,还及时协调项目建设与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在项目基坑开挖阶段,重型机械作业产生的噪音让紧邻工地的东苑社区居民犯了难。社区党委书记朱文燕将情况反映给项目方,“红色先锋队”成员第一时间联动社区工作人员化身民情联络员开展走访,详细记录居民诉求。随后召开的联席会议特意邀请5位居民代表参加,最终项目施工方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规划,调整施工时间,将噪声较大的工序安排在白天进行,并严格执行轻音作业标准。“施工方能够听取我们的意见,为我们考虑,心里踏实多了!”居民王大伯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贴心服务有效化解了施工期的矛盾。建设过程中,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邻里小摩擦,由各方力量联合组建的联络员队伍化身“润滑剂”,白天穿梭于工地与居民楼之间沟通协调,晚上梳理居民诉求清单,提供精准化保障服务,营造了和谐的建设环境。

“党建联建不仅是解矛盾的‘金钥匙’,更是聚合力的‘强磁场’。”临时党支部书记姚雪江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党建联建,不仅解决矛盾纠纷,也凝聚了更多资源和力量。

东苑社区作为项目属地社区,主动与项目方对接,将政策宣讲、安全教育送进工地,助力工人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高温天气里,流动的“工人驿站”为施工人员提供解暑药品、绿豆汤等物资,成为他们的清凉港湾。社区还组织居民走进工地慰问,让工人们在辛勤工作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此外,社区主动开放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满足项目职工及子女文体活动等民生需求。

另一方面,项目也为东苑、海青桥、南苑等周边社区提供服务。临时党支部的技术骨干主动上门,帮居民解决下水管道堵塞等生活难题。节假日期间,他们开展走访慰问,还将健康义诊、中医养生讲座、全民体质测试等服务引入社区,让居民提前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医疗便利。

“我们计划与分院共同打造健康社区,通过联合开展健康讲座进网格、义诊服务到家门等活动,把分院的专业医疗资源送到群众身边。”朱文燕对未来的规划充满期待。

如今,在党建联建“红色引擎”的有力驱动下,海宁市中医院硖石分院异地新建项目正加速推进。接下来,硖石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联建机制,通过项目党建牵头辖区各方力量紧握“联建之手”,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项目建设动能,让服务在基层深深扎根,用实际行动为辖区群众铺就一条充满温度的民生幸福之路。

开展党建联建结对会议。

中医养生讲座进社区。

为施工人员送消暑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