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回眸钢笔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a0007版:悦读       上一篇    下一篇

■骁毅

最近整理旧物,发现了原先藏在抽屉角落里的一些钢笔。看着这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钢笔,顿觉有一丝别样的感觉浮上心头,隐藏在心底的那些记忆又浮现在眼前。

记得我拥有的第一支钢笔时,是在初中一年级。这种钢笔叫学生钢笔,因价格便宜,使用时常会渗漏墨水,写完作业,沾在食指和中指上的蓝墨水,几天都洗不掉。有时碰上墨水中有杂质,导致笔尖堵塞,解决的办法是向下用力甩,那时教室的水泥地上可常见长长的像一群小蝌蚪样墨水印迹。有时用力过猛,一不小心,还会甩到后排同学身上,顿时一声尖叫,宁静的教室被嘈杂声划破。

有时抄写课文,抄着抄着字迹越来越淡,原来是钢笔没墨水了。无奈只能向邻座的同学开口:“谢谢侬,借点墨水给我好伐?”在得到应允后,赶紧将自己钢笔的笔尖对着他的笔尖,捏住笔胆轻轻揿几下,让墨水慢慢顺着笔尖渗入到自己的笔里。

记忆中,那时候钢笔帽是亮银色的,笔筒是塑料的,颜色多以赭石、纯黑、灰色和藏青等暗色调为主。墨水囊是在软囊外面加了一个金属管,并镂空一侧,加上一片可以按下去的金属片。每次把笔尖伸进墨水瓶中,按上几下,然后竖起笔来,再用手指头弹上几下,目的是为了把附着在笔尖上的墨水都弹到囊中去。但是这种做法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钢笔完全灌满。后来又出了一种针筒式的墨水囊,但总觉得并不是特别好用。

当时,墨水的品牌有鸵鸟、英雄和北京。墨水主要分纯蓝、蓝黑和碳素三种。刚接触墨水的时候,几乎都是纯蓝,后来渐渐分了类,有的人喜欢蓝黑,有的人喜欢碳素,极少数人喜欢纯蓝。其实碳素也不错,但一旦要是手不小心蹭上了,恐怕会染到卷子上去,评分老师也许会觉得太不整洁,所以学生中用蓝黑墨水的相对较多。要是有人从蓝黑换成了碳素,或者从碳素换成了蓝黑,真的需要下一番决心。因为不仅要面对钢笔墨水囊的清洗,更像是一种内心选择的变化。

我还记得,当时的人们将钢笔作为一种佩饰别在身上。那时衣服款式单调,男的中山装、军便装,女的列宁装,胸前都有口袋,在满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便会看到一个个上衣口袋的顶部,露出笔帽和闪闪发亮的笔夹。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素养与众不同,甚至还会别上两支;而有的女青年为赶时髦,则将钢笔用金属链或花绳串上后挂在脖子上。我相信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难以磨灭的记忆。

我现存的这些钢笔,有的是朋友相赠,有的是获奖的奖品。拧开笔帽仔细观看,崭新的模样都没有使用的痕迹。但有一支钢笔却属例外,我特别熟悉,这支银色金属笔套,深红色笔杆的英雄金笔,藏着我60多年的记忆,紧紧地跟随我不分不离。这支金笔是哥哥在我读初三时送的,有他对我满怀的希望。如今哥哥已离我远去,睹物思人,只要看见这支钢笔,哥哥送笔时的神情,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我用它完成了人生中许多第一次,见证了我曾经难忘的经历:用它填写了第一份职工登记表,签名领到了第一次工资;用它创作了人生的第一篇散文,签收了第一笔稿费单;用它填写了第一套住房的购买合同……这支外表普通的钢笔,它和我一起演绎了人生旅途中许多故事。

如今,办公桌上已见不到墨水瓶和方格纸,小孩子也不用钢笔练字。时代的进步,国家的繁荣,科技的发达,电脑的应用,让人们用钢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也反映出“钢笔时代”正在悄然消逝,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