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海宁康华医院有三位“超长待机”医生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a0008版: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贺洁靓  实习生 范琛央  通讯员 许明捷

在海宁康华医院,有这样三位医生:一位深耕肿瘤30余年,把科室从“零”做成当地标杆;一位守了老年患者20年,手机24小时不关机成了“窦120”;还有一位追着“记忆”跑了13年,专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筑防护墙。王剑飞、窦安明、王正,虽各有专攻,却都揣着“患者比啥都重要”的心思,在诊间里、病床边,把医生的本分做进了日子里。

王剑飞:

30余年磨出“肿瘤诊疗高地”

6000位患者有他的24小时热线

王剑飞曾获得浙江社会办医十佳敬业医生称号,2023年群众最信赖的医生称号,作为医院院长助理兼肿瘤科主任,他的三十年从医路,除了外科医生的本职工作,其他时间大半都耗在了科室建设上。

10年前科室刚起步时,连像样的诊疗流程都凑不齐。如今,放化疗、多学科会诊全流程跑通,2023年还获得了海宁市最强医疗团队称号,成了当地肿瘤患者信得过的“根据地”。

老患者都知道,王剑飞有个绝活。早年间影像设备没现在先进,他练出个“B超手”——手掌往患者身上一搭,肿瘤多大、边界清不清、是好是坏,摸得八九不离十,误差小到患者都说:“比机器还准。”

现在设备先进了,这份较真劲儿却没改。王剑飞办公桌显眼处贴着微信二维码,加了他好友的6000多位患者,半夜有疑问发消息,他看到了准回。每天早上交完班,第一桩事就是查房,患者夜里睡没睡好、胃口怎么样,他都记在小本子上。

王剑飞带领团队,一年要接13000多人次门诊。遇上复杂病例,必开多学科会诊,“不能让患者瞎跑”。门诊之外,他从未放下手术刀。从毫米级切口到亚厘米级清扫,微创技术被他一寸寸推向极致,康华肿瘤外科的微创率、成功率由此年年攀升。科室也在一步步升级:2018年以来直线加速器等系列尖端不断落地,同时还在不断建设完善治疗方法、不断提升精准放疗中心建设,肿瘤的治疗更精准了。同事说他“眼里全都是患者”,他笑道:“患者能在这儿看好病,比啥都强。”

王正:

13年追着“记忆”跑

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留时光

从医13年的王正,是医院里的“新生代”,但在阿尔茨海默病诊疗领域,他已琢磨出了门道。他常说自己想做的,就是“让患者的记忆多留一会儿”。

多年前接诊过的李奶奶,是王正决定走这条路的契机。李奶奶是一名退休教师,76岁的她总被家属说“老糊涂了”。王正却较真了——量表筛查、脑脊液检测,一步步查下来,确诊是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经专家会诊和系统治疗,李奶奶不仅病情稳了,还能回学校当志愿讲师。“原来‘糊涂’能治。”他说,“这事儿值得去做。”

今年6月,王正的“记忆守门人”计划随着医院有关阿尔茨海默病早筛项目的启动而开动了。他尝试社区筛查时,用“一分钟指认测试”“数字化评估”揪出高危人群,让可疑患者24小时内做完全套检查,并通过中西医等多种手段延缓病情。未来,他还计划定期开展“记忆照护训练营”,教家属怎么陪患者记事儿。截至目前,已初筛出20多位有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的老人,6位确诊患者的认知评分平均涨了3到5分。他说:“能多留住一点记忆里的暖,就没白忙活。”

窦安明:

20年守着老年患者

手机成了“窦120”

窦安明是康华的元老,2007年医院刚起步就来了。现在他身兼老年病科和心血管一病区主任,两个科室一个评上省级非公医疗特色学科,一个成了海宁重点扶持学科,背后是20年没断过的连轴转。

“窦主任的手机,半夜打都能通。”这是老年患者圈里的共识。他的手机号被不少老人存成“窦120”,成了他们的“定心丸”。

今年3月的一个深夜,电话铃突然炸响,家属带着哭腔喊:“窦主任,我妈喘不上气,脚肿得像馒头!”窦安明没慌,三句话问清关键:“能平躺不?一分钟喘几次?血压多少?”当即判断是急性左心衰,一边教家属抬床头、含硝酸甘油,一边联系救护车。10分钟后救护车到,20分钟后他已在诊室等着,40分钟后患者稳住了。家属后来总说:“那晚的电话线,就是救命线。”

对老人,他有股子“慢功夫”。解释病情不用专业术语,而是形象地说“就像水管堵了,咱慢慢通”;去社区义诊,拿着矿泉水瓶剪剪画画,教大家做“简易盐勺”控盐分,看谁微信步数少,就量身定制运动计划。

从住院医师到科主任,窦安明说自己就一个想法:“老人看病难,我多盯点,他们就少受点罪。”

从肿瘤病房到老年病区,从记忆门诊到社区筛查点,王剑飞、窦安明、王正三位医生,在海宁康华医院的诊间里,把“医生”两个字做得扎实。他们不在同一个科室,却有着同一个习惯:患者的事,比自己的事急。

在民营医院的方寸天地里,他们用30年、20年、13年的坚守,证明着一件事:无论在哪行医,把患者放心上,就是最好的“医道”。而这份坚守,也让更多海宁人知道,家门口就有这样一群人,正用专业和耐心,守着大家的健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