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馨蕾 居秋渊
近日,《潮帮办》栏目接到了市民的求助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母亲颤抖的哭诉:“求求你们再帮帮我们吧,灿灿查出恶性骨肉瘤了,我们真的走投无路了……”
当记者了解到这位母亲叫傅伟琴时,像是有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心头。
才过8年安稳生活 “玻璃男孩”又遭命运重击
2011年时,《海宁日报》曾报道过“玻璃男孩”李志灿(小名“灿灿”)患怪病的故事。后续的结果是好的,在手术及漫长的康复治疗后,2017年,灿灿回归到了正常生活。这次,是灿灿又发生什么了吗?
8月14日,记者在马桥街道先锋菜场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傅伟琴夫妇。“灿灿在杭州做化疗,我前夫陪着……”傅伟琴一边处理着外卖订单,一边向记者诉说,红肿的双眼透露着无尽的疲惫。
这位来自绍兴诸暨的母亲,在灿灿患病不久后便与前夫离异。在灿灿三岁那年,她遇见了现在的丈夫华雄——一个在海宁打拼的云南汉子。这个古道热肠的男人毅然扛起了照顾灿灿的重担,与傅伟琴相濡以沫,在海宁重新组建了家庭。
考虑到灿灿的教育问题,康复后的灿灿被送回诸暨老家就读。由于多年病痛耽误学业,20岁的灿灿今年才升入高二。就在全家人以为苦难终于过去时,命运再次露出了狰狞的面孔。
“孩子总说腿疼,我们以为是生长痛……”傅伟琴的声音几近哽咽。一个月前,来海宁过暑假的灿灿持续抱怨腿痛,引起了母亲的警觉。华雄立即带儿子就医检查。
“7月9日那天,海宁的医生要求做两次核磁共振,我的心就凉了半截……”华雄回忆道。随后在杭州的复诊结果如同晴天霹雳——恶性骨肉瘤。
灿灿躺在病床上。
旧债未清 再添30万元手术费用雪上加霜
“他哭着问我为什么倒霉的总是他……甚至想要放弃治疗。”傅伟琴说起儿子的崩溃,心疼不已,泪水夺眶而出。而一旁的华雄,沉默着。
好在,医生的诊断成为黑暗中的曙光——目前,灿灿的病情还处于肿瘤中期,通过手术和化疗有望治愈。可30万元的治疗费用,却成为横亘在一家人面前的天堑。
记者了解到,当年灿灿的骨髓移植等治疗费用累计超过百万元。尽管得到社会捐助,但仍给这个家庭留下了巨额债务。重组家庭后,夫妻俩又生了一个女儿,让这个家庭多了几分欢笑。但菜摊的微薄收入既要维持生计,又要偿还债务,每年底仅有一万元结余。
“我今年45岁,本来还能打工挣钱,后来患上扩张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没法干重活。原本靠这个菜摊,这两年就能还清债务了……”华雄苦笑道,但提到继子的病,他的眼神又变得十分坚定,“当年我选择成为他们的家人,现在也要陪灿灿战斗到底。”
如今,这个家庭开始了新的“长征”:52岁的傅伟琴上午经营菜摊,中午坐杭海城铁赶赴杭州陪护儿子,华雄则负责傍晚生意和照顾小女儿。
虽然没法抽身去医院,但华雄和灿灿每天都保持着视频通话。“爸,我六天没吃东西了,瘦了六七斤……”手机那端,正在杭州化疗的灿灿虚弱地说。而华雄则强忍泪水鼓励道:“好男儿要坚强,爸爸相信你一定能挺过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通过水滴筹平台,灿灿已经募集到5万余元。此外,家人东拼西凑也筹集了6万元左右,但距离30万的目标仍遥不可及。“能借的都借遍了,求求好心人再帮帮灿灿……”这对夫妻恳求地说道。
8个月时曾患怪病 获爱心救助重燃生命希望
命运似乎对这个家庭格外残酷。
时光回溯到2011年,《海宁日报》接到市民傅伟琴的求助电话,她向记者诉说了6岁儿子灿灿不幸的遭遇。灿灿8个月大时突患怪病,辗转多家医院,最终被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医学上称为“玻璃人”。
打来求助电话,是因为这个家庭已经山穷水尽。多年的求医问药耗尽了所有积蓄,亲朋好友的援助也到了极限。
更令人揪心的是,灿灿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他比同龄孩子矮了一大截,苍白的皮肤上布满了触目惊心的瘀斑,频繁的鼻出血和难以愈合的伤口让他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玩耍。定期输血小板成了这个孩子生命中无法摆脱的梦魇。
媒体的连续报道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海宁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经过三年不懈努力,终于筹集到30余万元骨髓移植费用。
2014年,灿灿与胞姐成功完成移植手术后,又经历了漫长的排异观察和术后治疗。直到2017年底,这个饱经磨难的“玻璃男孩”才终于迎来了正常人的生活。
如今,正常生活的梦再度濒临破碎。
《海宁日报》2011年11月11日,对“玻璃男孩”灿灿的报道。
▲
接受采访时,灿灿母亲掩面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