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老朋友”棕绷床

日期:08-16
字号:
版面:第a0012版:悦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朱晓蓓

周末,我带着女儿走到小区的地下自行车车库准备骑车外出游玩。地下室不远处昏暗的角落里,一个年轻男子手扶着靠墙的乳胶床垫,正着急地打电话打算处置。床垫看着八成新,并无破损,我好奇凑前一问,才知对方要搬新家了,觉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旁的女儿摇晃着我手臂,问道:“妈妈,姥爷家的床垫才真的旧啊,为什么不换啊?”

女儿说的没错,父母的棕绷床垫还是母亲出嫁时的嫁妆,睡了足足三十几年了,比我的年龄还大。棕绷床垫起源于宋代杭州临安,古时候江浙一带的富裕人家在嫁女儿时,就流行陪嫁棕绷床,这一习俗一直沿用至父母结婚时的八九十年代。时代变迁,父母这一辈任劳任怨,起早贪黑,日子越过越好了。他们从结婚时居住的三间简陋平房,搬到了我出生后的二层楼板房,再到如今的五层小洋楼,居住的环境一直在变,但老式的棕绷床却一直还在,它跟随着父母搬了一次又一次家。

暑假,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孩子们看到父母房间的棕绷床异常兴奋,站在上面上蹿下跳,把它当成了游乐园的蹦床。看着这比我年龄还大的“老古董”,我不由地催促他们下来,怕再折腾下去,棕绷床垫像小时候一样蹦塌陷了。母亲闻声赶来,笑眯眯地说:“你小时候,不也一样调皮,跟猴似地蹦上蹦下,坏了找修棕绷的老师傅修呗!”我试着劝母亲换一个新床垫,母亲无奈地摇摇头说:“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换新的,老底子的棕绷床垫才好用,耐脏,透气又凉快,坏了就修修再用。可惜以前随处可见的修伞匠,修棕绷匠,修锁匠都不见了!”

母亲的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村口巷尾的叫喊声。“棕绷修伐,藤绷修伐!”修棕绷的老师傅单肩背着一个修理工具袋,里面放了不少新棕绳,手拿一个铃铛,在村子里边走边叫喊。那时候,家家户户睡的都是棕绷床。在那个没有玩具和手机的年代,我们很会给自己找乐子。有一回,放学后,我约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在家里的棕绷床垫上打算来一场蹦高比赛。随着我们不断地蹦跶,棕绷床垫中的几根棕绳最终扛不住压力,被崩断了。随着“嚓”的一声,我们才发现不对劲,胆怯怯地下了床。我有经验地往床底一瞅,心里一咯噔,“这下惨了床垫向下塌陷了一大截”,于是赶忙满村子跑,为的就是找到修棕绷床垫的老师傅,让他赶在父母回家前修好它。因为手里没钱,我将奶奶辛苦攒下的三斤鸭毛给了他当作辛苦费。“棕绷修伐!藤绷修伐!”的叫喊声响彻了整个童年,每每听到这声音,我都一阵心虚,奶奶找不到的三斤鸭毛也成了压在心底的秘密。

父亲60周岁了,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一日,他坐在床沿上,笑着说希望这张棕绷床能陪伴着他慢慢老去。父母的棕绷床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它像一个“老朋友”见证着我们成长,也见证着我们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