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桥中学八(3)班 林淼淼 指导老师:陆玲菊
窗外柳絮纷飞,白花花的绒毛仿佛承载着沉甸甸的使命。树上的小燕子歪着脑袋问它:“柳絮啊,你要去哪里?”柳絮轻飘飘地回答:“我的家在远方的土壤里。”小燕子愣了一下,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在这里安家呢?这里不是挺好的吗?”柳絮只是微笑,并没有多说。或许,要等到秋天才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天渐渐转凉,我放下手中的书籍,朝院子里走去。麻雀“叽叽喳喳”地叫唤着,树叶在绿到黄之间悄然过渡,秋风无情地将它们一片片吹落,最终隐没在泥土中,化为养料的一部分。站在院子里,我眺望着远处高耸入云的大楼,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对千里之外繁华都市的向往。
那是一个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一个书中描绘得如梦似幻的世界——灿烂的灯火、高楼林立、科技发达,一切似乎都那么令人神往。于是,我决定离开熟悉的村庄,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
再次翻开那本充满天马行空想象的小说时,我已经坐在去往城市的火车上。列车缓缓启动,脑海里还充斥着秋天乡村温暖的记忆:金黄的稻田、农民脸上的笑容,还有田野间随风摇曳的芦苇荡。然而,随着距离越来越远,这些熟悉的景象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城市轮廓初现的灰蓝光影。
“这就是我向往的远方吗?”我忍不住低声自语。当火车驶入隧道的一瞬间,周围陷入短暂的黑暗,我的心也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拉扯着下沉。那种复杂的情绪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属于那个陌生却繁华的城市。
刚抵达城市时,我以为一切都会如书中所写般美好。但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某天下雨,我在狭窄的小巷中迷了路,霓虹灯闪烁不停,却找不到任何熟悉的标志。我焦急地拨通了父亲的电话,他只是轻声告诉我:“要学会适应,孩子。”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所谓“远方”,并非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它也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
偶然间,我在街头遇见一位卖花的老奶奶。她满脸皱纹,却慈祥地笑着对我说:“不管多远,别忘了自己从哪儿来。”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内心,让我重新审视此行的意义。是啊,我追寻的是梦想,但同时也不能丢失自己的根。
几天后,我找到了儿时的小伙伴阿强。我们坐在街边聊了很久。我满怀期待地问他:“城市多好呢!你感觉怎么样?”他愣了一下,低头踢了踢脚边的一块石子,半晌才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我说:“你说得没错,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在河滩抓鱼吗?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现在再也找不到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字字击中我的内心。
正要接话时,一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溅起了一片水花,打断了我们的对话。不过,阿强忽然停顿片刻,抬起头,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就算想念过去,也不能一直活在过去,对吧?”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思。也许,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在脚下的土地和遥远的梦想之间找到平衡。
不久之后,我回到了家乡。正值秋天,屋檐下挂着一个空巢。听说,那些燕子已经飞向南方,等到明年春天才会回来。
站在土地上,我眺望着远方,清澄的蓝天似乎正在回应我的疑惑。脚下,还是远方?这个问题或许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此刻,我明白了:无论走得多远,都要记得带上初心;无论身处何方,都不能忘记自己是谁。
直到过去的那片柳絮再次回到眼中,燕子住进新建的鸟巢。我合上书,蹲下来,在脚下的土地里种下一粒种子——一颗古老不变的初心,以及一颗明媚如朝阳的理想。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开花结果,既属于脚下的土地,也通往更广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