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海宁日报

山东男子跨越半个世纪与家人团圆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a0010版:爱海宁·社区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王潞 居秋渊  通讯员 计舟龙

近日,在斜桥镇黄墩村,57岁的崔可存刚下车便被三位兄长一把搂进怀里。四兄弟抱头痛哭,泪水冲开了长达56年的离别与思念。

大火中的分离

1969年,崔可存出生在海宁一个贫苦家庭。大哥丰雪金11岁时,家中发生变故。他回忆道:“那年一场大火把房子烧得精光,全家七口人挤在不到50平方米的临时安置房里。”由于实在无力抚养,父母忍痛将仅10个月大的四子托付给中间人,希望能帮助儿子找一个好人家。送走四弟的那天,大姐抱着襁褓中的弟弟久久不舍:“让我再抱抱他。”

几经辗转,孩子被山东临沂一对夫妇收养,取名“崔可存”。养父母对他视如己出,还有两个姐姐对他百般呵护。21岁时,崔可存成家立业。后来,从中间人口中得知自己并非养父母亲生,他的内心震撼不已。寻亲的念头从此生根。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线索有限,寻亲之路一度陷入困境。

2017年,崔可存的长子崔永正来到杭州工作。得知父亲心愿,他利用周末跑遍斜桥镇的大街小巷,却一次次空手而归。

此后几年,崔可存又三赴海宁,派出所、村委会、档案室都跑遍了,依旧毫无头绪。每一次满怀希望出发,却带着遗憾归来,寻亲之路似乎越来越渺茫。

科技助力团圆

转机出现在2025年7月。崔永正加入了海宁大爱寻亲群,得知DNA比对技术已帮助百余家庭团聚。7月18日,崔可存在儿子的带领下走进海宁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采集了血样。

8月初,在刑侦大队民警钱利峰的努力下,DNA比对有了结果。崔可存的DNA与斜桥镇黄墩村一户家庭的样本高度匹配。志愿者连夜上门核实,确认这户人家正是崔可存的亲生家庭,家中有长姐和三位兄长。

8月8日清晨,崔可存登上南下的绿皮火车。600多公里,近16小时,他仿佛把56年的时光一趟坐完。

在黄墩村口,三位兄长早已等候多时。当兄弟四人紧紧相拥的那一刻,半个世纪的思念化作泪水。大哥丰雪金拍着他的背:“爸妈临走前还念着你,现在,咱们一家人终于齐了。”原来,崔可存的亲生父母在20年前已相继离世,临终前仍挂念着这个幼年送养的孩子。尽管未能见到父母最后一面,但崔可存终于知道了自己的根在哪里,和血脉至亲团聚。

这场重逢,是海宁公安今年第27个成功案例。钱利峰表示,近年来,随着DNA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离散家庭得以团聚。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寻亲群体,帮助更多像崔可存这样的家庭实现团圆梦。

崔可存(右二)与哥哥们。

崔可存的哥哥(右)喂他吃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