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馨蕾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然而对年幼的小佳(化名)而言,这份寻常的幸福却格外遥远。在她刚上幼儿园的年纪,父母就离异了,母亲从此离开了她的生活,而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也无法给予她正常的父爱。
命运虽未给予她完整的亲情,却为小佳安排了慈爱的爷爷奶奶。两位老人为她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而小佳也是格外懂事自强。
身在“破碎”家庭
她依旧坚强成长
16岁的小佳是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的准高二学生,和父亲、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袁花镇的一幢老旧农房里。谈及家庭时,她的语气平静而坦然:“这也是无法选择的嘛,我觉得没比别人差什么。”
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是她早早经历的成长阵痛。父母早年离异,母亲重组家庭后,年幼的小佳在学校里时常遭遇异样的目光。
“那时候年纪小,听到别人议论会觉得特别委屈,回家就找爷爷哭诉。”她回忆道,“爷爷总会摸摸我的头,给我买点零食,哄我说‘别理他们’,慢慢地我也就不那么难过了。”
家庭的温暖有限,争吵却不少。“爸爸情绪不太稳定,家里常常爆发争执。”但小佳的语气里听不出抱怨,“有时候他会反复问我‘吃饭了没’,虽然有点奇怪,但我知道这是他表达关心的方式。”
面对这些,她显得格外通透:“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难处,只是我的和别人不太一样。现在的我,已经学会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了。”
父亲患有精神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只能在福利性岗位工作。微薄的工资几乎全部用于医药费,养家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年近七旬的爷爷奶奶肩上。
原本,两位老人在工厂打工,每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勉强支撑着这个家。但两年前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这个家的境况。奶奶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多日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再也干不了重活。即便如此,勤劳的老人仍坚持种些蔬菜到市场上售卖,用双手继续为这个家增添微薄的收入。
家中困境,小佳默默记在心里。这个懂事的女孩从不向爷爷奶奶提任何要求,在生活开支上精打细算。“我平时就爱吃点零食,发现网上买更划算,就都在网上买了。”她顿了顿,“像过生日这种事,我觉得不过也没关系。”
从初中开始,小佳就主动揽下了家里的厨房活。“因为住校,只有周末和假期能回家,所以每次回来我都会做饭。”说起这个,她的语气里带着心疼,“爷爷今年都68岁了,还在外面打工。我想着把饭做好,他下班回来就能直接吃,也能多休息会。”
自觉天资欠佳
她加倍努力学习
尽管家庭环境特殊,小佳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中上游。问及秘诀,这个谦逊的女孩说:“我觉得自己不算聪明,别人轻松能学会的东西,我可能要花更多时间。”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午休时间,当同学们在聊天玩耍时,她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完成作业;课间十分钟,她也常常用来复习笔记。“早点写完作业,晚自习就能预习新课,这样第二天听课效率会更高。”她解释道。
学习路上难免有疲惫的时候,小佳会找要好的同学聊聊天,来调节情绪。“每次想到爷爷奶奶这么大年纪还在为我奔波,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奋发上进,成为家里的骄傲。”说到这里,她的声音有些哽咽。
高一开学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她至今难忘。“刚上学没几天我就发高烧,老师通知了爷爷。骑电动自行车从袁花到市区,需要很长时间。我本来想自己扛过去,但爷爷还是请假赶了过来。”回忆起爷爷风尘仆仆出现在学校的样子,小佳的眼圈红了,“当时特别恨自己,刚开学就生病,不仅要花钱,还要爷爷来回奔波。”
这段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她就会想起那天爷爷担忧的眼神,然后重新拿起笔,继续在作业本上写下一行行工整的字迹。
小佳在做家务。
小佳的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