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贺洁靓 通讯员 胡炬焕
海宁市中医院的门诊大厅,药香袅袅。市民王女士轻点手机,几分钟就在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小程序上完成了线上问诊,下单了两包应季的乌梅饮。很快,配好的养生茶饮就踏上了配送到她家的路。“以前想调理下,得专门跑一趟,现在手机点点,方便多了!”王女士笑着说。
这份便捷,源于海宁市中医院正在进行的“智慧变身”。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扎根县域的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不仅在本地深受信赖,其肿瘤防治的“海宁经验”,甚至登上了国际权威报告,引得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点赞:“中国县域癌症防控的精细化实践树立了典范。”
老技艺玩出新名堂:
中医也能很时尚
走进海宁市中医院,古老与现代在这里奇妙交融。
郭氏女科第23代传人、朱氏外科第4代传人……这些传承了百年甚至数百年的中医世家,至今仍在这里坐诊开方,守护着海宁人的健康。医院深知,老祖宗的技艺不能丢,更要让它焕发新生机。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我们的准则。”海宁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华丰介绍。为此,医院下了不少“笨功夫”。中医师朱冰花了15年,整理出版了《金子久医案类编》,抢救性挖掘名医大家的智慧。像这样的典籍,医院已经编著了10部。
光有典籍还不够,得让技术“活”起来。妇科中医治疗室内,梅花针、火熨术、火龙罐等二十多项特色技术,专门对付女性常见的盆腔炎、痛经等难题。让年轻人惊喜的是,医院皮肤科还推出了中医美容项目,推拿按摩、刮痧针灸也能让人变美;针灸推拿科的“穴位埋线”减肥,更是春季的香饽饽,吸引了不少30-40岁的女性。“不光能瘦肚子,做完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市民小张(化名)体验后很满意。
如何让更多人爱上中医?医院点子不少。多场“中医夜市”成了市民打卡地,免费体验新技术、品尝养生茶点、学习中医知识,热闹非凡。他们还打造了“钱塘孟英”文化品牌(源自海宁名医王孟英),把中医药课开进了中小学校园,在与硖石小学共建过程中,学校被授予了“全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单位”的称号。
数十年专注一件事:
“海宁模式”让肠癌低头
如果说中医是医院的“根”,那么由医院所承担的肿瘤防治工作就是其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通过数十年的坚持与不断创新,这项特殊的工作大大降低了本市大肠癌发生率,有效地守护了市民的健康。“幸亏筛查及时,让我重获新生!”康复五年的陆女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幸运,是无数海宁市民健康受益的缩影。
海宁是肠癌高发区。从1977年成为全国大肠癌防治现场点开始,一代代工作人员就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刻在了骨子里。
他们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模式:先用问卷和便潜血初筛风险人群,再动员高危人群做肠镜精查。累计为10万高危人群提供了免费肠镜,早期诊断率高达95%以上。因此,海宁连续五年被国家评为“优秀项目点”。他们还创新地将上消化道肿瘤筛查融入日常看病,两年就揪出130例阳性病例,拿到了国家级“先进单位”。
更牛的是,海宁积累了40年、覆盖全人群的肿瘤大数据,不仅15次入选国家年报,还被全球顶尖的癌症研究报告《五大洲癌症发病率》收录,成为国际认可的“金标准”。去年,医院因此连获两项国际国内大奖。
在医院内部,筛查和治疗早已无缝衔接。胃肠中心整合了内镜、外科、内科和研究所,从查出来到治得好,提供“一条龙”服务。对于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面对生命末期,还有温暖的“安宁疗护”病房,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一位90多岁结肠癌晚期患者黄奶奶的家属至今感激:“走得很安详,护士常陪她聊天。”
指尖上的中医院:
智慧让健康触手可及
时代在变,医院的服务也在变。如何让古老的中医更方便地服务现代人?智慧医疗是关键。
“来试试你们的养生茶”“听说你们的泡脚方预防流感很有效”……在“中医夜市”上受欢迎的茶饮和药方,如今在互联网医院上也能轻松买到。2025年上线的互联网医院小程序,不仅让市民动动手指就能复诊续方、购买养生药膳和茶饮,药品还能快递到家。这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满足了市民,尤其是亚健康人群的多元化需求。
智慧还不止于此。早在2017年,医院就在嘉兴率先开展了“中药快递”——建立中医处方诊断和中药配送中心,全市统一配送,又快又安全。
从一碗应季的养生茶饮,到惠及数十万人的肿瘤早筛;从百年世家的仁心仁术,到指尖可达的便捷服务,李华丰表示,医院将继续走“中医特色立院、肿瘤防治强院、智慧医疗兴院”的路子,深化“防筛诊治康”一体化,“每份数据关乎生命,每次筛查承载希望。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浙北高水平的中医综合性医院,让海宁及周边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健康守护。”
海宁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