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贺洁靓 实习生 严千一
通讯员 朱佳超
当胸痛患者突发心梗,从急诊分诊到血管开通仅用半小时;当车祸伤员浑身是血被送医,多学科团队10分钟内完成复苏准备;当脑卒中患者昏迷倒地,溶栓、取栓手术让大脑“重获新生”……在海宁市中心医院,这些与死神竞速的生命救援几乎每日上演。
作为海宁西片唯一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市中心医院年急诊量超13万人次,120急救车年出车8000余次。近年来,市中心医院以“三大中心”建设为引擎,构建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急危重症救治闭环,为百姓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胸痛中心:时间就是心肌
“初步诊断急性心梗!”急诊电话骤然响起,58岁的王大伯被家属搀扶进急诊大厅,胸口剧痛、肢端冰凉,几乎虚脱。一场横跨医共体的生命接力早已启动——许村中心卫生院医生通过联络群上传心电图与病例时,市中心医院导管室已预热,介入团队整装待发,术前谈话同步完成。当救护车抵达,从入院到血管开通仅用32分钟。
这场生死时速战不仅彰显医共体协作优势,更体现该院应对急性心梗的高超技术和团队能力。2024年通过基层版胸痛中心认证后,团队向“标准版”全力进发:每周复盘PCI病例,优化流程,选派高年资医生赴上级医院进修精进技术。
技术突破在今年7月一场高风险手术中得到印证。71岁的周大伯左主干-前降支开口几乎完全堵塞,命悬一线。心内科贺振燕主任与徐亚熙主任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精准操作,成功打通“生命线”。
家属在手术室外热泪盈眶:“家门口的医院竟能完成如此复杂的手术。”从基层版的规范流程到标准版的技术攻坚,胸痛中心以近百例急诊PCI手术的成功,让“家门口救命”成为现实。
创伤中心:多学科生死时速
“车祸重伤员,血压骤降,疑腹腔出血!”年初深夜,满身是血的伤员被抬下救护车。创伤救治指令瞬间激活:小组成员到位、CT室优先检查、手术室备好器械——市中心医院创伤中心即刻进入“战时状态”。
10分钟内,创伤复苏单元已高效运转:急诊医生评估伤情,外科医生拟订方案,护士建立静脉通路……国家创伤救治联盟常委兼副秘书长赵小纲曾指出:“创伤救治的精髓在‘快’与‘合’。”为提升速度,医院改造复苏单元,完善信息系统,每月模拟车祸、坠落等事故场景救治实战演练。而“合”的成效体现在数据飙升:去年启动多学科协作(MDT)68次,今年上半年已达69次。
“晚半小时可能就救不回了。”创伤中心负责人提及35岁的车祸伤员李先生仍心有余悸。患者骨盆骨折合并腹腔大出血,创伤团队启动MDT:最终髂内动脉栓塞精准止血,骨髓腔穿刺输液快速补液,普外科手术探查……多学科合力将他拉出鬼门关。
如今,创伤中心通过各项政策激发活力,CTCT培训提升院前急救专业性,复盘机制持续优化流程——这里没有“一个科室的战斗”,只有一群人对死神的集体阻击。
卒中中心:夺回大脑的黄金时间
“呼之不应,左侧肢体瘫痪!”81岁的沈大伯昏迷倒地,120急救人员凭借“FAST原则”快速识别为脑卒中,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急诊评估确认其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双管齐下:同步溶栓与介入取栓准备。当取栓支架送入闭塞血管,监护仪生命体征渐趋平稳。术后两天沈大伯脱离呼吸机,苏醒首句便是:“谢谢你们让我重见家人。”
此类“大脑重生”的奇迹,卒中中心年均创造60-70例。从常规溶栓到年完成10余例取栓手术,中心能力持续跃升。中心与浙江省人民医院专家合作优化“入院到穿刺”时间(DNT),让更多患者在黄金时间窗获救。
“时间就是大脑,每一秒关乎能否站立。”医护深知责任之重。去年10月,孙大伯后循环脑梗死恶化,因脑出血病史无法溶栓。在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史宗杰主任指导下,团队果断实施取栓手术。十余天后,孙大伯步行出院,生活基本自理。孙大伯的老伴紧握医生的手热泪盈眶,而医者唯以“职责所在”回应这份生死相托。
如今卒中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从转运到康复环环相扣——抢在时间前面,就能让更多大脑重焕生机。
从区域救治到高质量进阶
在急诊大厅,院领导带班召集行政、医疗、护理总值班共商重症患者救治方案。这一制度如定海神针,让急危重症救治更加高效。
作为全市医共体牵头医院,市中心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远不止于“三大中心”。今年4月5日,医院独立开展首例ECMO技术,实现心肺功能替代,危重症救治取得重大突破;主动脉球囊反搏术、骨盆骨折大出血介入治疗等技术不断精进的……背后是浙江省人民医院专家每周四天下沉帮扶和倾力指导。
重症医学科的成长颇具说服力——依托孙仁华名医工作室,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有力支持下,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22年成为海宁市重点扶持学科,2023年浙江省二甲医院质控检查位列全省第一,次年通过“三甲”学科技术评审并获得卫健系统“三支”队伍建设优秀团队。
重症医学科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市中心医院急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的提升。围绕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院各个学科齐头并进,普外科成功创建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嘉兴市重点学科,急诊医学科、骨科、消化内科先后获评嘉兴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2026年12月,急诊中心改扩建工程将投用,新增8600平方米、102张床位,使“院前-院中-院后”闭环更趋完善。
“医院发展终须惠及百姓。”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陶亮道出初心。从120急救车2分钟出车率提升,到“医学+”“行政+”复合型人才培养;从近百名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到普外、骨科等科室跻身嘉兴市重点学科和嘉兴市县级重点专科——每一步都扎实而稳健。
当晨光再次照亮急诊大厅,新一天的生命接力已然启程。市中心医院以“三大中心”建设为引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用专业与温度守护着海宁西片百姓的健康防线——在与死神竞速的赛道上,他们正不断刷新守护生命的“海宁速度”。
市中心医院加快推进“三大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