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伟
老硖石原来有条中宁巷,街面还在,现是西南河的一段,也就是茅桥至新桥河西的那一段,百米长。在我儿时的印象里,是条热闹的中宁巷,平时人多,周日街上摩肩接踵,几乎水泄不通。
那时的中宁巷,称为巷,却是一条像样的街,所以也叫中宁街。老硖石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也是最有烟火气的一条街,许多百年老字号品牌店就在这条街上。中宁巷分上岸房和下岸房,百年左右的老旧房屋沿街林立。上岸房,有当年最大的百货店培隆商店,算是硖石的中心。往南面,大商店有新华书店、畜牧品收购店、废品回收店、成泰纸扎店、水果店、碗盏店、元来昌染料店、酱油店,还有一些铁皮制品、织机织衣织袜的手工作坊店。下岸房靠市河,大商店有理发店、烟糖商店、长生堂药店、肉店、绸布店、刻字社,直到新桥地摊菜场,还有牙防诊所、修锁配钥匙的五金手工作坊店。也有一些单位办公场所,当时的《海宁报》办公地址在中宁巷37号。
记得上中宁巷,去的最多的是新华书店。去买书,买连环画,还买年画,过年的时候,年画编号高高挂满了店堂,选中了,营业员按编号取给你。成锠纸扎店也去得多,文具用品娱乐器材样样有,常常去买纸笔,能买支画笔就开心了。挂着的大乐器买不起,只买过一把口琴,也很高兴。最羡慕的是去烟糖商店,店比较大,好几个店面,糖果、酥糖、大麻饼、藕粉饺、蜜糖糕、薄荷糕、绿豆糕等各种驰名糕点应有尽有,天益兴品牌的玫瑰酥糖远近闻名。当年硖石糕点业“南有朱万昌、北有天益兴”。最深的记忆,过年的时候,在清晨四五点钟,拿着购货卡去店门口排队购年货,等待开门,买配给的半斤山核桃。迟了山核桃买不到,或者买一斤花生,这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
中宁巷也是小孩子玩的地方。上岸房大多是中西合璧式石库大墙门,有七八条弄堂,有二三层楼的小洋楼,门里的住宅房红漆地板水门汀,花格玻璃灰墁顶,前后纵深六七进。一条弄堂里住几十户人家,房屋被分割成好几户,过道拐弯抹角,见证了硖石金融业历史的钱业公所也在里面。这样的好玩地方,小孩子玩“猫捉老鼠”游戏,很难找到。
我去看,那时店面用排门板,大商店开门,店员们排成队,传递排门板,由一个师傅拆门板。一会儿店面大开,门板都藏到店里面了。关门时,店员们又排成队,从里向外传递排门板,由一个师傅巧妙地装门板,这是街上的一道风景。
我去看,畜牧品收购店有兔子,那时城里养狗养猫不多,兔子也是稀罕的动物。有一次还看到了蛇。不过收购店大部分时间在收购羊毛、兔毛、甲鱼壳之类的东西。
我去看,废品回收店像是唯一没有柜台的店。称废品的高个子伯伯潇洒,手里拿着一杆秤。有人上门卖废品,他称重,然后大声报出废品的门类和重量,声音高低起伏拖着尾音,顾客就可以去付款台拿钱了。我去卖废品的时候,最怕伯伯挑剔,压等级和重量,钱卖少了。
中宁巷北面是横跨市河的茅桥,板凳石桥很小,但大名鼎鼎。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重建为中承式肋拱桥,一座标致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