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村中学八(8)班 吕程 指导老师:陈富海
我希望有一天,即使夕阳将尽,我也能乘风而起,在远方的路上,谱完人生的诗篇。
诗与远方的梦,是在四年级种下的,我参加了“潮娃诗社”。每天放学回家灵感爆发,写完第二天就拿给老师看。日复一日,我终于写出了一首工整的诗。老师看后也不禁点头称赞:“才女呀!”“老师,还有要修改的地方吗?”老师突然笑了起来,接着是良久的沉默,然后才开口:“过两天有诗人来开讲座指导,带上你的诗去请教吧。”
讲座上人格外多,我几乎是颤抖着拿起话筒,低头念起了我的诗:“我打碎了夕阳,身披一身霞光,余晖徜徉,步声嚷嚷,走在心花怒放的路上……”念毕,我深深鞠躬,紧张地抿紧嘴唇。评委席上,一位面容黝黑、刻满风霜的老师站起身,朝我微笑,率先鼓掌。
“首先,这首诗写得很好——在你这个年纪,我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我羞涩地低下头。“但其次,”他话锋一转,“诗中有景,却未必有情。你写夕阳,可当时真的站在夕阳下吗?”
我怔住了。随后,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我听得入神,直到最后一句话敲醒了我:“希望你能坚持写下去。到我这个年纪,你一定会更耀眼。”
回家后,我彻夜难眠,重写了一首诗,这次没有华丽辞藻。第二天,老师读完新诗,笑意更深:“有进步,但还缺一点东西。”我脱口而出:“是真情。”
从此,无论是晨露坠叶,还是暮雪叩窗,我都用心记录。我向往诗与远方,更期待用脚印丈量通往远方的路。终有一天,当诗句浸透汗水的咸涩,当“夕阳下的心花怒放”从笔尖跳进现实,我就能如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真正抵达那片天地。
于是,我将诺言种进骨髓:认真对待每件小事,像蜜蜂储蜜般积攒感动。远方很远,需以草鞋丈量万里。待到两鬓染霜时,或许才能对着晚风说:“我做到了。”
诗是淬火的铁,远方是未开的刃。而人生,正是一场反复捶打的过程。那是我梦想的画面——身披霞光,站在碎阳尽头,为一生写下最后的韵脚。
待风起时,与诗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