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共话先贤精神与当代传承
日期:08-09
■记者 程石冰 冯季诚
本报讯 8月7日,赵万里与古籍保护事业学术交流活动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赵万里的学术人生与精神遗产,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学术滋养与发展动力。
赵万里(1905-1980),字斐云,别号芸盦(ān)、舜盦,出生在盐官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在家乡完成小学学习后,入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就读,后考入东南大学中文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文学和史学成绩尤为突出。1925年,20岁的赵万里赴北京,入清华大学国学院学习兼助教,成为老乡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学生和助手。1928年,入职北平北海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工作,服务终身。他为国家图书馆乃至全国古籍保护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次活动汇聚了古籍保护与研究领域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来到现场并作《勤访笃爱 功在千秋——赵万里先生与国家图书馆古籍工作》主旨报告;南京大学文学院古籍所所长程章灿与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张志清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张小李参与交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万里的次孙赵建也专程出席活动,为活动增添了特殊意义。
赵建向参加人员讲述了祖父的生平故事。“古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保护古籍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祖父也从未放弃对古籍的保护和研究。”赵建回忆道。
“赵万里先生把自己一生大多数的黄金时间贡献给了国家图书馆,我觉得他对国家图书馆贡献很大,特别是国家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善本。应该说没有赵万里先生就没有现在的善本特藏。”张志清表示。
讨论环节气氛热烈。参加学者从赵万里的生平、版本目录学研究、古籍整理与古籍保护研究、文献学研究等多个维度开展深入交流。这些讨论不仅对赵万里的学术遗产进行了系统梳理,更为当代古籍保护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此次活动既是对赵万里先生的致敬,也为推动海宁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未来,我市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进一步挖掘赵万里等名人文化的时代价值,让先贤精神走进当代生活,让海宁的名人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据了解,本次活动还配套有赵万里主题展,地点在钱江君廷静安智慧书房,时间持续至8月底,市民可前往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