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书画家”陈小奇以笔墨传承文化薪火
日期:08-08
■记者 孟靓
本报讯 在许村镇许村派出所二楼,一间100多平方米的书画工作室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午休时间,身着警服的民警们围站在桌前,或提笔临摹,或交流笔法,而站在中间耐心指导的正是工作室的创始人——陈小奇。
从军二十载、从警二十一年,他一边以警服为铠甲守护万家灯火,一边以笔墨纸砚为载体传承文化薪火,用“铁肩担道义,妙笔写书画”的人生轨迹,诠释着一名公安干警的责任与情怀。
陈小奇与书画的缘分,始于年少时。由于父母是教师,写得一手好字,让他十分羡慕。19岁踏入军营后,陈小奇便买来字帖开始自学,此后还拜入多位名家门下,书法造诣不断提升。他常说,工作之余沉心书画,既能感受文化的熏陶,也能让内心得到沉淀。
“每次创作,我都想着把文字里的故事和力量表现出来。”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执着,让陈小奇在40多年的忙碌生涯中从未停下修习书画的脚步。如今,他的作品已形成独特风格——以隶书为基,篆书为线,融魏碑、草书之韵,展现出他对中国文字发展的深刻领悟。他的作品先后在全国、省级展赛中入选获奖60余次,近百幅书法、刻字、美术作品被各地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西泠印社、大赛主办方、文化馆和公安部收藏……
十多年前,陈小奇又将兴趣延伸到中国画、书刻和摄影领域,他笑着打趣自己:“别人都说我是警营里的‘文艺青年’,都这把年纪了,还学这么多新鲜玩意儿。”
2016年,陈小奇主动要求调到基层,来到许村派出所。他不仅迅速融入基层工作,还在当年成立了“小奇书画室”,利用业余时间辅导所内民警、辅警练习书画。
“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辅警李敏亚师从陈小奇多年,她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陈小奇的悉心指导下,“小奇书画室”这个起初只有十多人的兴趣小组结出了丰硕成果:李敏亚成为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王燕红、吴媚成为浙江省女书法家协会会员。笔墨之间,不仅涵养了警队的文化氛围,更凝聚了整个团队的向心力。
在许村派出所,陈小奇还有一重身份。因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解决疑难问题的突出能力,2017年,所里成立了“小奇快跑工作室”,专门处理户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申请来到基层,就是想更多地接触老百姓,不管是书画室还是‘小奇快跑工作室’,都是为大家服务。”陈小奇认真地说道。
翻开他的“荣誉簿”,从荣记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到获评“全国公安文联系统优秀个人”“海宁最美退役军人”,再到斩获“海宁潮”文学艺术奖,这些荣誉既有对工作的肯定,也有对艺术的褒奖。“人生在于体验,要活得丰富多彩。”这是陈小奇常挂在嘴边的话。
如今,陈小奇虽已退休,但他依然发挥余热,在许村派出所的“小奇书画室”里还能常常见到他忙碌的身影。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仍以翰墨为媒,持续在全省公安系统内引领着警察队伍的书法文化艺术发展。
陈小奇(黑色衣服)带着民警们提笔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