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锴霖
近日,海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凭借神外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一例脑出血微创引流手术,为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当天,40岁的李先生(化名)突发意识不清,且频繁呕吐。家人起初误认为是醉酒,并未重视。然而,10小时过去,李先生仍未苏醒,家人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赶忙将李先生送往海宁市中心医院。
入院后,医生第一时间对李先生进行了一系列详细检查。头颅CT显示,李先生左侧基底节区、左侧额叶大面积脑出血,出血量约70毫升。但令人疑惑的是,李先生的血压为120/70mmhg,与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情况有所不同。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又完善了脑动脉CTA检查,最终确诊李先生患有烟雾病。
据介绍,烟雾病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因脑血管造影时呈现“烟雾状”异常血管网而得名。其核心特征是大脑主要供血动脉逐渐狭窄或闭塞,同时脑底形成大量代偿性的细小侧支血管。这些不成熟的血管容易出现脑梗或出血。
考虑到李先生发病时间已超过8小时,且烟雾病后期需行颞肌贴敷、颞浅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必须谨慎操作,不能损伤颞部头皮血管及脑膜动脉。同时,李先生的血肿细长且位于功能区,传统开颅手术方式可能会对脑组织造成较大创伤。神经外科团队经过讨论,决定使用神经导航手术机器人,经额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
手术开始前,医生将李先生的术前影像资料导入手术机器人手术规划系统。该系统可融合术前多模态影像,制订靶点及穿刺点,模拟穿刺通道,规避大血管及功能区,制订出最优穿刺路径。
手术中,在机器人的精准定位与实时引导下,引流管一次性成功置入到位。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中清除血肿约35毫升,从硬脑膜开放到缝合头皮,仅用时30分钟,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术后复查CT显示,引流管位置理想,位于血肿中心,贯穿血肿长轴,血肿大部分已被清除。术后第5天,李先生成功拔出外引流管,复查头部CT显示血肿绝大部分已被引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目前,李先生已恢复清醒,肢体肌力明显好转,已转至普通病房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
此次手术的成功展现了海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在运用先进医疗技术治疗疑难病症方面的实力。目前,医院已借助手术机器人开展多例微创颅内肿瘤病理活检、特殊部位出血(如脑干、丘脑出血)等手术,为更多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康复希望。
手术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