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英雄后代替父辈续上“带弹孔的情谊”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周芸 文/摄

  “这架图-2轰炸机的27个弹孔,每一个都藏着父亲和杨叔叔的生死情谊。”9月25日晚,在衢州,陈修礼的女儿陈琰指着手机里中国航空博物馆的展品照片,向杨大方的儿子杨升东介绍。这个由叶赛舟之子方力平牵线促成的会面,让跨越75年的战友情在国庆前夕完成了跨代接力。

  1951年国庆,他们驾机接受毛主席检阅

  时间回溯到1948年,在衢州师范学校的课堂上,农家子弟陈修礼与叶赛舟同窗共读。当陈修礼渴望参军却苦于无路费时,叶赛舟递来的几个银圆,成为他奔赴革命征程的起点。1949年,陈修礼考入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在随部队挺进大西南征途中,经过层层筛选,被选送到解放军空军哈尔滨第一航空学校,成为新中国首批飞行员之一。在这里陈修礼与杨大方相识,两颗年轻的心在强军理想中紧紧相连。

  1950年12月,陈修礼和杨大方毕业后进入中国空军某轰炸师,并被分在同一个机组,一人是领航员,一人是飞行员。1951年国庆,他们驾驶战机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将年轻飞行员的热血与担当,定格在新中国的庆典记忆里。

  1951年11月,他们用热血捍卫和平

  1951年11月30日,朝鲜半岛的天空注定被铭记。陈修礼与杨大方驾驶图-2轰炸机,参加第三次轰炸大和岛行动。这场历时约9分钟的空战堪称惨烈,敌我双方的实力悬殊,更让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充满艰辛。

  来袭的是30多架美军F-86喷气式战斗机,美国飞行员是历经二战洗礼的王牌飞行员,人均飞行时间超千小时。志愿军年轻的飞行员们,平均飞行训练时间不足100小时,他们驾驶的图-2轰炸机,更是被淘汰的老式螺旋桨机型。空战打响后不久,战友的4架飞机便被美军击落。陈修礼在投弹后,迅速拍下轰炸的战场景象。这张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照片,成为第三次轰炸大和岛之战留存至今的唯一影像见证。最终,陈修礼与杨大方驾驶的战机带着27个弹孔奇迹返航。他们所在的大队不仅荣获“英雄轰炸机大队”称号,两人也因英勇表现荣立二等功,收获了中国空军战功奖状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

  战火中的情谊,在和平年代愈发醇厚。叶赛舟这位“红娘”,不仅间接促成了陈修礼与山东籍妻子的姻缘,通过衢师同学、新中国第一批女跳伞员沈元珍牵线,更让三家情谊绵延不绝。2013年的衢州相聚,成为陈修礼、杨大方与叶赛舟三位老友最后的重逢,彼时的欢声笑语,如今成了他们后代心中最珍贵的记忆,也在各自心中埋下了追寻的种子。

  2025年9月,他们的后代在衢州相聚

  “这次见面,完成了父辈未说出口的约定。”陈琰感慨道。今年9月25日,在方力平的促成下,分散各地的陈修礼、杨大方与叶赛舟三位老友的后代终于在衢州相聚:西安的陈晓光(陈修礼的儿子)、北京的陈琰、衢州的杨升东和方力平,4个不同轨迹的人,因父辈情谊重新聚在一起。

  这个国庆,陈琰早已和伙伴们约好观看《志愿军:浴血和平》,这部聚焦“边打边谈”战局的影片,将用光影重现父辈的浴血荣光。“家里所有关于志愿军的电影都看遍了,这次想在银幕上寻找父亲那代人的影子。”她说,看完电影和陈晓光几人的线上交流,将成为他们纪念英雄的新仪式。

  75载岁月流转,当年的空战英雄有的已化作星辰。杨大方离休后投身细菌战受害者维权,筹建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的身影留在三衢大地。陈修礼30年飞行3000多小时,三次受毛主席接见的荣耀载入家族史册。如今,他们的后代接过了记忆的火炬:杨升东整理了父亲的飞行日志,陈琰珍藏着父亲的军功章,陈晓光常讲述那架带弹孔战机的故事。

  国庆的钟声里,中国航空博物馆那架布满弹孔的轰炸机静静矗立,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战场照片遥遥相望,它们见证着75年前,几名衢州青年用热血捍卫和平,正如《志愿军:浴血和平》中所说,和平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馈赠。这个国庆,光影里的英雄与现实中的重逢,共同书写着“传承”二字最动人的注脚。而那份跨越山海的约定,终将在红色基因的延续中,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