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寄一纸深情与童坤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05版:南孔少年·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龙游县华茂初级中学八(10)班 马亦睿

  指导老师 蓝冬秀

  童坤先生:

  您好!

  当我坐在龙游县档案馆的阅览室里,指尖轻轻抚过您那本已经泛黄脆化的战地日记时,窗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忽然间,墨迹在眼前晕染开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我带回到了1941年的那个凛冬长夜。“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诗句在这一刻有了具象的重量。我看见您正坐在简陋的农舍里,就着昏黄的煤油灯,给远方的家人写着永远无法寄出的家书。墨迹在粗糙的土纸上,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全身力气刻下的誓言。

  1943年2月17日,诸义东地区的寒风如刀。您带领着小分队潜伏在据点外的灌木丛中,雪花无声地落在战士们的肩头。“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您低声吟诵着《木兰辞》中的诗句,为战士们鼓劲。当冲锋号响起时,您第一个跃出战壕,那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呐喊,至今仍在历史的长廊中回荡。我记得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在突袭伪军据点时,您用《孙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带领战士们如神兵天降。当制服哨兵时突然犬吠大作、千钧一发之际,您沉着应对,以擒贼先擒王的智慧直取敌营核心。“我是童坤,缴枪不杀!”这声大喝如同惊雷,让敌人闻风丧胆。

  1944年12月12日,金华莲塘潘村的枪声划破长空。您为掩护战友撤退,身中数弹仍战斗到最后一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您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气概。那年,您才26岁,就像一颗流星,在夜空中划出最耀眼的光芒后悄然逝去,充分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和赤诚。

  80年后的今天,您用生命守护的这片土地,已经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稻花香里说丰年”,诸义东地区连绵的稻田如金色海洋,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里硕果累累。您曾经战斗过的楂林镇,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重镇。龙游的变化更是天翻地覆。从当年的战火焦土,到如今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江南明珠,高速公路如巨龙般蜿蜒,高铁列车风驰电掣。老百姓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孩子们在现代化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每到夜晚,江滨公园灯火辉煌,老人们悠闲地打着太极拳,孩子们快乐地追逐嬉戏。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上,国产新型战机翱翔蓝天,现代化装甲部队威武雄壮。这些装备全部都是中国制造,再也不会让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去对抗钢铁洪流。您和战友们用生命捍卫的民族尊严,在今天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在历史课上,老师们讲述着您和战友们的故事;在烈士陵园里,少先队员们献上鲜花;在档案馆里,年轻人仔细查阅着当年的史料。这种精神的传承,就是对你们最好的告慰。

  站在龙游江畔,看江水滔滔东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们用鲜血浇灌了这片土地,我们这一代人定当用智慧和汗水让她更加繁荣富强。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文明传承的伟大奇迹!

  此致

  最崇高的敬礼!

  一位被您的精神照亮的龙游少年:马亦睿

  202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