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航埠小学无人机社团 省赛获多项第一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02版:南孔少年·校园风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徐佩

  “加油,再进一个!”9月24日,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学校的无人机教室内,指令声与无人机呼啸声此起彼伏,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小学十多名“小飞手”全神贯注地操控无人机,开展紧张刺激的攻守对抗。而这,只是他们日常训练的缩影。

  9月21日,“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无人机)模型教育竞赛浙江选拔赛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来自航埠镇中心小学的无人机战队,展现出惊人实力,在无人机第三视角竞速赛男子乙组中一举斩获4个省级一等奖,女子乙组也实现突破,两名队员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硬核实力这样炼成

  “这个成绩,是我们拼出来的!”教练郑炜是航埠镇中心小学的副校长,他拿出一架早已“退役”的训练机说,护罩断裂、机身磨损,而今它却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真实的见证。“成绩的背后,是汗水与拼搏。”他说。

  此次获奖的无人机第三视角竞速赛,是他们的优势项目。所谓第三视角竞速赛就是选手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以目视(第三视角)方式操控无人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规定路线飞行任务的就能获胜。而第一视角竞速赛,则是选手佩戴VR眼镜实时操控无人机穿越障碍物。无论何种竞速赛,选手都需要具备极高反应速度和空间感知能力。“这样的能力,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得到。”郑炜说。

  “硬核”实力,建立在严格的训练体系之上。每周三晚上2小时、周六一整天,他们雷打不动地在专业教室开展第一视角竞速、第三视角竞速、无人机足球等专项训练。

  “我们队有点‘卷’,除了固定训练,很多人回家还自制道具,主动加练。”郑炜笑着说。队内还实行“末位淘汰制”,连续三次垫底将被淘汰——这条铁律,激励每个孩子不断超越自我。

  这份佳绩,也是航埠镇中心小学“科技兴校”战略的成果。学校将无人机教育纳入课后服务特色课程,通过系统训练为学生筑牢成长根基。

  “我们从基础操控到实战模拟,层层推进,在反复调试中积累经验。”郑炜表示,“正是这样的针对性训练,让孩子们在竞速赛、团队赛中练就了‘稳、准、快’的团结协作能力。”

  因科技教育而成长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航埠镇中心小学在2024年9月成立了“凌云无人机社”和“启航者AI社”,积极开设无人机与人工智能课程,带领孩子推开科技世界的大门。从最初面对代码一脸茫然,到如今能独立编程、精准操控,甚至站上省级、国家级领奖台,孩子们的蜕变,令人惊叹。

  “我一直对无人机特别感兴趣,学校给了我机会。”六(1)班的邱天同学在本次比赛中拿下全省第三,但他并不满足,“我平时训练成绩更好,我想得第一名!”

  在今年5月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浙江省赛中,邱天和队友并肩作战,在无人机足球赛中顽强防守。关键时刻他勇猛出击,压制住了对方的进攻,无人机护罩都撞断了。最终,他们以5场2:0的全胜战绩夺冠。在8月份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这支队伍更是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参加过很多场比赛,得了很多奖,我觉得越来越自信。”邱天笑着说。

  郑炜也称赞邱天:“从刚开始比赛时成绩不稳到如今心态沉稳,他是一步步赛出来的。”

  同样表现优异的还有四(1)班的孙鑫苇同学。他说:“训练虽然很花时间,但因为我真心喜欢,所以从不觉得辛苦。”对他而言,每一次飞行都是探索的乐趣,这份热爱也支撑他拿下了此次比赛全省第12名的好成绩。

  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在驾驭科技的同时,也学会了珍惜与创造。设备昂贵,他们小心维护;出现故障,他们便动手修理,支架、电机、桨片、飞控套件都不在话下,一个个成了专业的“小工程师”。

  这股“无人机热”不仅点燃了本校学生的科创梦,也辐射至整个柯城区,吸引多所学校的同学慕名加入训练。“人工智能、无人机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我期望孩子们能有机会接触到这类课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郑炜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入推进两个社团的课程开发工作,以赛促学,吸引更多孩子投身其中。

  小飞机,载着大梦想起飞。这群来自农村学校的少年,正用双手操控未来,用创新搏击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