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败马号鸣向天悲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04版:名城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巫少飞 文/图

  “我们家有四兄弟、两姊妹,小时候很苦,冬天没棉衣棉鞋。有一次想出门看舞狮,只能借一条裤子。”曾参与衢州保卫战的抗战老兵金家秋娓娓道来,往事浮沉……

  老人今年104岁,在天台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林华强、徐亦伟、齐玉强等帮助下,于今年7月重返当年衢州战场。我市的抗战历史研究者郑伟勇、俞俊、王汉龙等陪同、接待了他们一行。

  参战

  “我17岁去了法租界的上海一心医院,白天做工,夜里上课,半工半读了三年。‘八一三’淞沪战役时,日本人丢炸弹于上海大世界娱乐城,炸死好多人。医院因此撤离上海,我也回到天台。”金家秋说。

  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上海沦陷后,第十集团军司令部迁至衢县。为纪念在淞沪战役中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英勇牺牲的36633名阵亡将士,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于1940年7月7日,在衢县城内的中山公园(今府山公园)西南侧,建立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显然,中国军队迫切需要壮丁入伍。按照《非常时期征集国民兵及抽签实施办法》,无论是五丁抽二还是二丁抽一,金家秋家中必须有人去战场。金家秋说:“我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全靠大哥支撑。大哥从戎一年后才回家。二哥被抓壮丁,在温州的抗日自卫队。乡里传话说我家必须再去一人。”一方面是家中必须再去一人,另一方面也是金家秋主动要求上前线抗战,“当时,堂哥金许珍中校正在家里休假,在他的鼓动下,我要求参军,堂哥答应了,并带我一同去他的部队。堂哥的老婆薛冽真是个女兵,温州人。”

  亲历衢州保卫战

  “1940年,我们从天台出发,一路步行经新昌、嵊县、东阳、金华到达衢州航埠镇,路上大约花了四五天时间。我被编入堂哥的部下——第86军第67师野战医院。第86军军长是莫于硕,第67师师长是陈颐鼎。野战医院设在航埠镇上,医院房舍系战时征用胡姓人家的房子。胡家是大户人家,房子有三进,我们就睡草席上,条件很艰苦。当时,野战医院院长是我堂哥金许珍中校。我先是当护士,第二年下半年,医院人才紧缺,我又因曾学医三年,被堂哥直接委派到药房抓药,担任司药一职(少尉军衔),药房里的药全是西药。又一年后,我升中尉司药,转年又调上尉军医。”

  1942年浙赣战役中的衢州保卫战,当时国军的具体布防如下:

  第86军莫与硕部第16师、第67师,坚守衢州城和飞机场外围阵地,阻止敌人向纵深发展。另以该军第79师段霖茂部在浙赣线正面与敌军保持接触,逐步诱敌深入:当敌军进犯金华、龙游地区,该师留在金华附近敌后,打击敌军后续部队,牵制敌人沿铁路线活动。

  第49军王铁汉部、第74军王耀武部在衢州以东溪口、灵山地区占领侧面阵地,待机合围进犯衢州之敌。

  以上三军,均归第十集团军王敬久指挥。

  第25军张文清部、第26军丁治磐部在常山以北地区占领侧面阵地,待命配合第十集团军王敬久所指挥的各军合围,歼灭进犯衢州之敌。

  以上两个军归第三十二集团军上官云湘指挥。

  原守备浙东地区、暂编第9军冯圣法部和原守备钱塘江南岸的第88军何绍周部,分别留在浙赣路的两侧地区,作敌后游击活动。

  从数量上看,敌军劣势,我军优势;从形势上看,敌军分散,我军集中。加上日军深入衢州地区后,要留兵防守沿路各重要据点和维护交通,故实际日军能进攻衢城的兵力不到3万人。基于以上分析,金家秋的师长陈颐鼎是决心在衢州地区与敌死战,且认为“是可以给敌军以歼灭性打击的”。故陈颐鼎电文发至所有连级单位,要求各作战单位都填具守住阵地的保证书。

  然而,国军的人员编制常常不足,比如第16师事实上是缺步兵团的。此外,炮兵团第1团第1营欠第1连,炮兵第53团第3营欠第2连、重迫击炮营欠第1连,炮兵第1团第1营欠第2连……

  另外,日军的武器装备远在国军之上,更何况衢州机场已无一架可以御敌的飞机起飞,制空权全在敌人手中。

  军长莫与硕于5月29日的逃跑也是致命错误。当时,莫与硕的战斗指挥所在衢城西面的钱家山,他与第16师卫生队的连松林(衢州保卫战的亲历者)同船渡江进城,并在一条长凳上指挥第16师16团第一营进城。莫与硕作了一番安排后,军战指挥所转移至衢江西岸的百家塘。下午5时,莫与硕电话第67师长陈颐鼎,言“第16师各个阵地已多被敌攻破,我去航埠方面收容他们”,随后擅离衢州战场,往江山方向逃路。5月30日,第三战区发现莫与硕,勒令其返回。此时,双港口已为敌所据,他根本无法返回。

  当然,衢州沦陷最关键的是,6月3日,蒋介石经过集体决策,决定放弃衢州决战。其日记显示:“此鉴于北平、南京以及此次缅甸撤退、守弃之教训,尤为寒心,故对于衢州方略,决心放弃会战……若我与之决战,不仅无甚意义,而且徒耗兵力,不易补充也。不如放弃决战,使之扑空,不能达成其击破我主力之目的,而且保全我实力,犹可屏障赣湘也。乃征询众谋,佥同此意,故于晚间下令实施,总以不使敌军在东北之部队调移于关内,此为唯一之要略也。”

  放弃衢州,事实上是一种焦土政策,这意味着守城的及掩护主力撤退的官兵在接下来的日子将经历九死一生境地。

  1942年6月3日以后的日子,是“天日为之黯淡”的光景。衢城战场,黑烟滚滚,直冲天际,中国军队的兵营在熊熊烈焰中燃烧,火势猛烈,仿佛要将背后的山峦吞噬。

  暴雨如期而至,衢城民间谓“端午雨”。那段日子,在昼犹昏,樯帆颠簸浪花泼;暴虐江水,白练横飞势滔天。桥被淹,江心洲淤瀑布横;故园芜,何时收拾旧山河?

  在航埠镇胡家的第86军第67师第二野战医院内,金家秋等5名医生每天忙碌着。如果加上护士、担架兵,野战医院大约140人。金家秋和医护人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的伤兵,医药物资也严重短缺。“有一位宁海的战友,才17岁,肠子都被日寇挑出来了。趁敌人走远,他把肠子塞回肚里。这个伤兵就是我动的手术,后来居然活下来了。”金家秋说。

  他还说:“我们在医院里一般不准外出。一天早饭后,整个野战医院的人要去衢城救治伤兵。我背上急救包,包里有用油纸裹好的绷带、消毒液、纱布、止痛药等。早上八九点,我们急行军就听说衢城快要被日本兵攻陷,城里相当危险。但我们依然来到城外的一个村庄里,这个村庄有条大河,我们就在这个村里设立临时救护站。陆续有伤兵抬来,我们紧急包扎伤兵,担架队则迅速把伤兵运走。下午二三点左右,不知谁进村大喊‘日本人打进来了,快跑啊’,我们赶紧跑出村子。头顶的飞机一批又一批,乱扔着炮弹。机枪低空扫射时,我们都能看清楚飞行员的脸。那天,路上、田野里到处都是四处溃逃的士兵。”

  “暴涨的河水里都是人,他们跑不及,跳进去想游到河对面,密密麻麻跟鸭子一样。日本人在飞机上低空扫射,只见一个个肚子翻仰起来,都被打死在河里,河水都鲜红的,好惨啊!日本步兵尾随而至,在后面不停机枪扫射。我甚至能听到鬼子打死人后的笑声……”

  “我们跑到河边,当时河水太急,河又宽,根本过不去。我不会游泳,不敢下水,就趁机蹲在河边一矮坎内,有杂草遮挡。日本人飞机来回扫射也没打着我。庆幸的是,当时天快黑了,日本兵没有进一步搜索便退回衢城,我因此逃过一劫。”

  “经过简单的寻找,我们汇集了十多人,好不容易过河,听说航埠镇已经沦陷。我们向江山方向撤退,找到大部队后,跟着部队再往后方撤退。”

  “我们曾在东阳梅山、诸暨牌头等地和日本人打过。听说蒋介石在牌头镇储藏了大量的枪支弹药、被服,大部分被日本人掳去。后来,部队在金华、孝顺、江山等地驻扎过。之后部队频繁调动,我曾到过江西莲花,湖南常德,湖北应山、恩施,四川酉阳、漯河、商丘,河南开封、信阳等。每个地方都呆几个月时间。记得在莲花县,一天两餐都是糙米饭,有一位当地百姓很好,他把自家的白米饭给我们吃,把我们的糙饭拿去喂猪。部队后来整改,我们被改到第13师野战医院,师长是靳力三。再后来,第13师划归第66军管辖,堂哥金许珍一直是野战医院院长,我也没离开过该野战医院。”

  抗战胜利后,金家秋返回天台县乡下。

  重返衢州战场

  在天台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林华强、徐亦伟、齐玉强和衢州志愿者郑伟勇、俞俊、王汉龙等帮助下,金家秋重返当年战斗过的衢州战场。当104岁的老人身穿“抗战胜利”纪念衫出现在衢城大南门时,快递小哥、游客还有退伍老兵等纷纷驻足,并与金家秋合影。之后,大伙合力将金家秋抬上城楼。金家秋主动走下轮椅,他要在城楼上看看这片他曾战斗并守护过的土地。

  旧夕阳,城头落日万古愁,寸心只愿所有烧焦的树桩上落满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