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少飞 文/图
9月24日,由西泠印社、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衢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开化县委、开化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吾衍清风 印说开化”——吾丘衍诗文中国当代书法篆刻名家邀请展在浙江展览馆举行。
展览:玉箸篆痕,贞白遗韵
吾衍(1268—1311),亦名吾邱衍、吾丘衍,字子行,号竹房、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衢州开化人。因父亲吾谓是太学生,18岁时,吾衍就寓居钱塘生花坊。此次“吾衍清风 印说开化”——吾丘衍诗文中国当代书法篆刻名家邀请展分三个版块。
“金石首开”版块展出有:《竹素山房诗集》手稿复制品、王祎《吾丘子行传》、诗作《丁未岁哀越民》、纪昀《四库全书》提要等。通过“生花坊小楼”模型,再现吾衍藏书万卷、授徒百人的场景。
“印风导源”版块重点展示吾衍著作《学古编》中的《三十五举》,通过对比吾衍与赵孟頫的印风差异,解析吾衍对篆刻理论的革新。此外还展出有:鲁迅对吾衍印学的评价、《学古编》原版复制品、吾衍篆刻代表作高清拓片等。
“艺传春秋”版块展示国内知名书画篆刻名家以吾衍诗文为主题的创作作品。其中书法作品103幅,篆刻作品53方。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说:“我觉得吾丘衍有两方面首创。第一是体系化,把篆刻艺术变成一个完整的构架。第二是把印章当作文人趣味。”
刻印:起八代之衰
篆刻流派之先驱吾衍工篆、隶,尤擅刻印,与赵子昂齐名。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以说文为正宗、印章法秦汉的审美观。元代刻印,时承唐宋之弊,六文八体,尽失其真。吾衍力矫时弊,以玉箸篆入印,印学为之一变,时人称吾衍为“印人柱石”;印学界称吾衍“起八代之衰”。
元朝弘才博识的大儒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说:“子行小篆精妙,当代独步,盖不止秦唐二李间也。”明代宋濂说:“其志不止秦语二李间。”鲁迅在《蜕龛印存》中说:“印盖始于周秦”,后世“向壁刊勒,古法荡然”“元吾丘子行力主汉法”“乃复见尔雅之风”。
吾衍印学类著作有《周秦刻石音释》《印式》《学古编》等。其中《学古编》成书于元大德庚子年(1300),对古印的篆法、格式等作了重要论述,是中国最早研究印章艺术的专著。其卷一为《三十五举》,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三十五举》为此书主体,阐述篆隶演变及篆刻知识,甚多创见,故后人往往直呼该书为《三十五举》。
吾衍篆刻作品流传极少。元代夏溥《学古编序》云:吾丘衍“私印有‘竹素山房’‘吾氏子行’‘我最懒’‘放怀真乐’‘飞丹霄’,此数印中鼻小韦带,掌在手摩弄之”。又云:“遂变宋末锤鼎图书之,寸印古篆,实自先生倡之,直第一手,赵吴兴(子昂)又晚效先生耳。”北京故宫博物馆藏《张好好诗卷》,后有吾衍篆书“大德九年吾衍观”七字,极工,体势近《石鼓文》。“吾衍私印”“布衣道士”两方印章,皆白文,得汉印神髓。
据中国书协会员邱红日介绍,元代文人用印朱文采用“元朱文”格式成为一大趋势。这萌芽发于宋代,至吾丘衍、赵子昂大力倡导,最后成为中国篆刻的一种独特印式。正是由于吾衍与赵子昂的巨大影响,以传统印为正宗的审美观在元代文人中被普遍接受,至今依然为许多篆刻家所效法。
文学:胸次既高,神韵自别
吾衍终身不仕,自比宋初奇人郭忠恕。他从小爱好文学,未成年就精通百家经史,尤其对唐朝二李(李白、李商隐)的诗研究有较深造诣。其主要著作有《尚书要略》《晋文春秋》《尚书要略》《听元造化九歌谱》《十二月乐辞谱》《楚史梼杌》《通书援神契》《说文续解》《石鼓咀楚文音释》等。其著作修辞、立论、识见均高,胡长孺评述“明人所不及”。
吾衍诗集主要有《竹素山房诗集》,新编的《开化历代诗词选》录有吾衍诗7首。《四库全书总目》称吾衍之诗“颇效李贺体……然胸次既高,神韵自别,往往于町畦之处,逸致横生”。
生平:不为公侯屈色
吾衍为人秉性豪放、志行高洁,人称其“意气简傲,不为公侯屈色”。吾衍时住杭州生花坊一小楼,隐居教授学生。除此之外,整日在小楼读书无倦容。
吾衍秉性豪放,不交杂客。有一次,廉访使徐琰慕名来访,吾衍在楼上呼道:“此楼何堪富贵人登也,愿明日走谒谢!”徐琰笑之而去,但吾衍次日并未回访。
吾衍毕生精力都用在著书立论上,直到40岁时才买一个酿工的孤女为妾。可此事古怪!原来,吾衍所娶之女是有夫之妻,因饥荒被男方遗弃归家,妾母及继父对吾衍隐匿了真情。结果婚后5年,即至大四年(1311),妾的前夫得知妻子改嫁,就向衙门起诉。却巧,妾的继父以假纸币案被官方追捕,逃至杭州。吾衍不知内情,放走了继父,狱卒大肆辱骂吾衍。吾衍回到家中,感到这乃生平未有之奇耻大辱,便投西湖自尽。据丁申《武林藏书录》卷中称,其诗赠别好友仇远如下:刘伶一锸事徒然,蝴蝶飞来别有天。欲语太远何处问,西泠西畔断桥边。
第二日,仇远读诗,感到言语异常,四处寻找,在西湖边拾到吾衍鞋一双,方悟诗中之意是自溺。消息传出后,吾衍弟子痛哭不已,为其招魂且作衣冠冢于西湖多宝山。
然《涤襟楼笔记》又有一说,吾衍不辱贞白投湖是“诈死”,他后期隐居于开化大伯家,终老林泉。明初学者宋濂曾为之撰写传记。
据考,吾衍右脚微跛,左眼微眇,他与学生、邻居于陋巷吹笛、说书,嬉笑起来,一俯一仰,极逗人乐。宋濂写此景时,述道:“低昂作舞,妩媚可观。”
除金石、文章外,吾衍还熟谙音律,听击钟,能明辨宫商。他时常骑屋脊吹箫,神情超然忘世。野史有载,有一回,朝使送东平徐公一批浙西古器,他不能辨,请吾衍鉴定,吾衍一一辨别,朝臣无不叹服。
考陈继儒《妮古录》可知,吾衍还是一个大藏书家。吾衍所居生花坊小楼“图书四壁”,死后,其书散出。明代赵期颐以藏书而著称于世,而其书多得自吾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