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5版
江西省上饶市
历史记忆守护者:黄家登
【简介】黄家登,侵华日军上饶细菌战受害者遗属,上饶市玉山县岩瑞镇石牌村村民。
【心声】替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黄种荣把细菌战的刻骨记忆讲出来,是我应肩负的责任。当年爷爷、奶奶、大伯接连染病离世,二伯患上“烂脚病”熬了五十年,原石牌村五百多人死了大半。那些痛像烧红的烙铁,烫在我心里,忘不了,也不能忘。
我听着这些往事长大,如今也给儿子、孙子讲这段历史。父亲虽记不清很多事,却还会用方言、手势比画着讲当年的劫难。我们痛恨日军带来的苦难,但更要记住父亲的坚韧。这段历史绝不能忘。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后辈永远记得先辈的遭遇与抗争,守护好这份不能丢弃的记忆。
历史记忆守护者:罗时平
【简介】罗时平,中共上饶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上饶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心声】我研究上饶抗战史已有四十余年,始终认为历史文脉需传承,抗战记忆绝不能中断。随着细菌战亲历者逐一离世,抢救这段历史刻不容缓。2006年,江西省社科联组织成立了抢救玉山县抗战时期深度受害史料课题组,我担任组长,带队走访9个乡镇、51个村,四个月里采访了128位61至98岁老人,录制3000多分钟影像,将他们的口述内容编成《永远的惨痛》。老人们讲述的“半条街人得病死了”“全家7口死于鼠疫,只剩自己”,字字泣血。
结合1960年江西省卫生厅组织团队做的病原学调查,细菌战真相愈发清晰——病原菌是日军输入,这些不是故事,是百姓用命留下的证据。我始终坚信,真相不只在档案里,更在老百姓的眼泪里。唯有守住这些证据,抢救更多史料,才能让这段历史不被遗忘,让记忆代代相传。
知名细菌战历史研究者
历史记忆守护者:一濑敬一郎
【简介】一濑敬一郎,日本著名律师,曾先后担任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民间对日索赔诉讼案原告团的日本律师团事务局局长、“重庆大轰炸”中国民间对日诉讼案的索赔团律师,日本民间组织“中国文物返还运动推进会”发起人。
【心声】日军曾对衢州犯下了严重的细菌战罪行,世界应该记住这段历史。在当年的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民间对日索赔诉讼案中,衢州原告的很多重要证词都被法庭采信,促进了最终的事实认定。但是,目前承认事实的是日本的司法系统,法庭之外的日本行政系统依然没有正视历史,所以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可以发起要求日本政府公开《井本日记》的诉讼。《井本日记》原先一直保管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图书馆,自1993年被学者吉见义明发现并抄录后,便被日本政府隐藏了起来。既然日本政府声称没有显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活动详情的资料,那就先把《井本日记》公开,以此为突破口,迫使他们承认。
遗憾的是,我发现很多原告代表已经去世。江山的原告代表只剩下郑科位和金效军。郑科位已经97岁了,但我感受到他内心依然坚定,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希望剩下的原告代表以及所有细菌战受害者的后人,不要因为诉讼结束而沉默,应当继续紧密联系,团结在一起,站到前台发出声音,要求日本政府全面承认细菌战历史事实,不要重蹈覆辙。
历史记忆守护者:权田茂
【简介】权田茂,日本摄影家,自2001年起参与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民间对日索赔诉讼案和细菌战调查事业,在浙江衢州等中国多地为众多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及其遗属拍摄了肖像照片,包括按照日本司法制度要求为原告团的中国成员拍摄个人照片并提交日本法院,为细菌战对日诉讼的进行提供了积极帮助。
【心声】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及其遗属们接受我进行肖像照片的拍摄时,他们的表情令我至今无法忘怀。在他们脸上,我看到了历史的沉重和岁月的痕迹,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侵华日军当年在中国做了很多罪恶的事情,作为日本政府,为了不再发生战争,必须要承认以细菌战为首的侵略事实并道歉。身为一个日本人,我认为自己参与细菌战对日诉讼和细菌战调查事业,是在为解决细菌战问题和促进日中友好事业作贡献,我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件事情做好,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参与进来,用新的方法记录和展现这段历史。
历史记忆守护者:松野诚也
【简介】松野诚也,1974年出生,日本历史学者,长期从事侵华日军生物和化学战历史研究。因近年来频频向中国各地的研究机构和历史展馆捐赠他发掘的日军罪行实证史料,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赞道:“中方赞赏日本国内有识之士揭露和直面历史真相的勇气。”
【心声】作为历史研究者,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什么?“在于揭示历史真相!”日本立教大学名誉教授、有着“日本东京审判研究第一人”之称的粟屋宪太郎对我说。我之所以会投身研究细菌战等侵华日军生物和化学战历史,正是源于粟屋教授给予我的启示。侵华日军犯下了大量秘密罪行,我的使命就是通过调查研究进行还原揭露,让世界知道真实的历史,推动日本社会对战争历史问题的认知,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历史记忆守护者:陈致远
【简介】陈致远,1953年生,湖南文理学院细菌战罪行研究所所长,侵华日军细菌战历史研究专家。2001年参与创建中国高校首个细菌战研究专职机构,深耕该领域二十余年。
【心声】1998年投身调查时,就知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生命。我骑自行车跑遍乡村,听受害者口述;托日本友人找资料,在阻力中挖掘真相。带学生走进历史,办国际研讨会,就是要让更多人知道:细菌战不是传说。青年学者若来,要耐住寂寞,钻透档案,因为对历史负责,才是对受害者最好的告慰。真相多一分,正义就近一分。
历史记忆守护者:徐立望
【简介】徐立望,浙江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浙江省历史学会秘书长。长期深耕中国近代史、浙江区域文化史研究等领域。
【心声】细菌战的历史以最残酷的方式证明,人类文明构建的和平秩序极其脆弱,维护和平永远在路上。正如亚里士多德说,人始终处于神与兽之间,当失去了正义、法律的约束,人类是比野兽更加卑劣的生物。年轻一代必须了解,战争并不是抽象的国与国之间宏大的场景,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就发生在我们脚下可以触及的土地。只有了解战争,才知道和平来之不易,才知道如何去维护和平。铭记历史是对先人的告慰,但是不应陷于仇恨,应避免进行仇恨教育。我们生活在当下,要走向未来。珍爱和平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基于历史教训的清醒认知和积极行动。
历史记忆守护者:南香红
【简介】南香红,资深媒体人、非虚构作家,深耕细菌战历史研究23年,足迹遍布受害村庄,四赴日本追踪诉讼,著有60余万字的《没有结束的细菌战》。她以笔为刃对抗遗忘,成为细菌战幸存者的忠实记录者。
【心声】王选那句“看见了就不能背过身去”,钉进我心里。烂脚病老人溃烂的伤口、幸存者孤独离世的背影,都在说:细菌战从未结束。23年里,资料堆成山,5次与王选逐字审校书稿。日本法院早认了罪,可那句道歉总等不到。
我写这本书,不为猎奇,只为让每个受害者的痛被看见。他们不是数字,是曾鲜活的生命。年轻人在小红书写书评时,我知道记忆活了。只要笔还在,就接着记,因为遗忘才是对逝者最狠的凌迟,而记住,是走向未来的唯一路。
历史记忆守护者:万少华
【简介】万少华,衢州柯医集团党委副书记。2009年初,柯城区率先在全省试点医疗救助日军细菌战烂脚病患者,柯城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随后在万少华的带领下组成“万少华团队”,16年如一日为“烂脚病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2016年,中宣部授予万少华“时代楷模”称号。
【心声】抗战结束后,“烂脚病人”们一直饱受腿部顽疾的摧残与折磨,长期的病痛与失群独居,让他们变得心理自卑、性格孤僻。当我们一次次为老人清洗伤口、更换敷料时,看到的不仅是溃烂的皮肉,更是一段民族的苦难。这些老人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者,他们的经历不是抽象的记忆,是刻在身体上的、跨越世纪的伤痕。希望年轻人能通过我们的行动,更真切地理解历史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理解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里怀着苍生,挺起肩去扛起时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