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丽芬 通讯员 童彤 文/摄
“侬跟我走,前头拐个弯就是孔庙,路上我给你们讲讲衢州的老故事!”近日,二十多位上海游客在孔子文化公园(原府山公园)游玩时,向一位穿着红马甲的老妈妈问路,没想到,老妈妈居然会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这份突如其来的“同乡缘”,让上海游客的衢州之旅多了份意外惊喜与暖心感动。
这位志愿者叫丰亚莉,今年81岁,是柯城区府山街道府山社区“爱妈巡逻队”的一名志愿者。丰亚莉的妈妈和外婆都是上海人,7岁前她都在上海生活。后来,她来到衢州,在这里生活七十余年,早已是地地道道的“老衢州人”。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丰亚莉说这是她做志愿者的初心。除了为游客指路、讲述衢州老故事,这位八旬老人还练就了“摄影绝活”,每当看到游客想拍合影,她总会主动上前帮忙。因为拍摄技术好,她也因此受到不少游客的称赞。
“每天都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乐趣,感觉自己特别有价值。”看着衢州古城游客日渐增多,丰亚莉打心底里自豪。
记者了解到,丰亚莉所在的“爱妈巡逻队”平均年龄超60岁,由辖区党员红管家与热心居民组成。十多年来,队员们每天三人一组轮流巡逻,在马站底商圈、孔子文化公园等人流量集中区域协助疏导交通、维护环境秩序,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这边“爱妈巡逻队”忙碌不停,另一边,县学街社区的“妈妈团”也在古城各处传递温暖。
在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南孔爷爷的书房前,“妈妈团”成员董雪英正指着路牌,用洪亮的嗓门教诸暨游客赵垒学说衢州话:“危险高兴宁着尼!(衢州话,意为‘非常高兴认识你’)”一旁的姑娘听得咯咯直笑,跟着反复练习“危险赞(衢州话,意为‘非常好’)”。
这支由78人组成、成员平均年龄68岁的“妈妈团”,是衢州古城创建5A景区的“铁杆志愿者”,她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水亭门、北门街、坊门街夜市等人群聚集地。队员们手里攥着小本子,化身“活地图”;打起自编的快板,唱着“古城市有礼地,5A景区共创建;行车礼让人快走,如遇困难伸援手……”板儿响,词儿顺,路过的游客忍不住驻足鼓掌,还有人掏出手机跟着学。“我们都是老衢州,古城变美了,比啥都高兴!”董雪英笑着说。
网红餐饮店扎堆的裱背巷,更是“妈妈团”的“主战场”。每当饭店门口排起长队,她们总会及时出现,一边帮着维持秩序,一边和店主们讨论着给游客搬凳子、递凉水,还在队伍旁和游客们唠家常。
“‘妈妈团’比我们还上心!”小老汪饭店老板娘郑女士表示,从门店卫生到服务细节,小店在“妈妈团”的建议下不断改进,游客反馈越来越好,店里生意也更红火了。
在衢州古城,像“爱妈巡逻队”“妈妈团”这样的志愿团队还有很多。比如,“邻邻邀”“橄榄绿”“侨管家”……尽管团队名称、成员年龄与身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怀着对家乡的赤诚热爱,将这份情感融入每一次巡逻、每一句讲解、每一次服务中,成为衢州古城5A景区创建中一抹抹亮眼的“志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