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霞 通讯员 张蓉 练祺琴 王蔚 徐勤业
在衢州的乡村校园、社区广场、文化场馆,活跃着一群特殊的教育者,他们褪去三尺讲台的粉笔灰,却未卸下教书育人的初心;他们带着岁月沉淀的智慧,以“银龄”之身续写责任与担当。今天是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一起走近吴建华、汪长青、王丹旦等退休教师,聆听他们以热爱为笔、以坚守为墨,在三衢大地上书写的“夕阳美”。
重返课堂的“引航灯”,托起乡村教育新希望
“甘为孩子撑起成长天空,乐给同事鼓起前进风帆!”这是衢江区廿里镇中心小学原副校长吴建华的心声。深耕乡村教育四十年,2023年退休后,他连续三年响应“银龄讲学”号召,义无反顾地回到熟悉的校园。
得知学校科学教学岗位空缺,吴建华主动扛起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每日晨光熹微,他已伏案钻研教材、撰写教案;课间,他穿梭在教室间,俯身解答学生的疑惑;课后,每份作业都留下他细致的批注。针对学困生的辅导方案,他更是量身定制。
除了教学,学校的文稿撰写、教科研指导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年度总结逐字斟酌,教师事迹材料反复打磨,教科研关键节点,年轻教师围在他桌前,总能收获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2024学年,学校斩获市、区教科研成果10项。他的鬓发渐稀,却用“退休不褪色”的坚守,守住了乡村孩子的课堂。
作为老教育人,吴建华深知年轻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未来。他主动挑起“传帮带”重担:年轻教师备战公开课,他从教学设计逻辑到课件细节全程把关,陪着反复试教打磨;新教师撰写论文遇阻,他坐下来一起分析难点、梳理框架。在他的指导下,该校的姜丽萍获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展评一等奖,钱伟琴获衢江区德育论坛一等奖,多名年轻教师在教学竞赛中崭露头角,10余篇论文发表、10余个课题顺利结题。在年轻教师心中,吴建华就是照亮成长之路的“引航灯”。
2024年5月,廿里镇新小学筹建时,吴建华又受邀牵头校园的文化系统设计。为取一个贴合地域特色的校名,他连续一周扎根新校址,白天勘察地形、走访村民挖掘“龙溪”传说,夜晚查阅方志文献,结合甲辰龙年建校寓意,提出“龙溪小学”的命名建议,最终获教育部门采纳。此后,他以“龙文化”为核心,融合儒家教育思想与“立德树人”理念,反复打磨八版校园文化体系方案。2024年8月,该方案获评审全票通过,为新校筑牢了精神根基。
18年志愿路,“银发先锋”的温暖答卷
“志愿让生活更精彩!”2008年3月,在三尺讲台耕耘35载的汪长青退休后,便把这句话刻进了退休生活。从江山市大陈乡到桐岭社区,从五老志愿者到“红船精神五老宣讲员”,多重身份下,他始终以“银发先锋”的姿态,活跃在基层服务一线。
在大陈乡,文化活动现场总有他的身影:全乡六个村幸福乡村的创建演出、历届麻糍文化节、全民合唱节,还有汪氏宗祠接待省市领导时的村歌演唱,他都与村民并肩高歌,让幸福旋律回荡在祠堂内外。为赶排《天蓝水蓝大陈乡》锣鼓快板,他和三名党员顶着酷暑自编自导自演,一周内啃下“硬骨头”,与高校学生同台演出赢得满堂彩;备战浙江省群众合唱大赛时,从3月到6月,每周一、周四晚,他准时到村礼堂参加培训,风雨无阻。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对留守儿童的守护。汪长青和四位志愿者在大陈乡留守儿童辅导中心坚守18年。每年7月,他们开展半个月的免费才艺培训,辅导作业、教绘画唱歌、讲红色故事,普及防溺水等安全知识;2024年新增托管班后,他更是帮家长解决了“看护难”的问题,演绎着“一老一少,朝夕相伴”的温暖。
在江山城的社区里,汪长青同样是“活跃分子”:灭蟑灭鼠、垃圾分类、五水共治……他全程参与,还带动居民共享发展红利。2008年起,他发挥专长,连续14年为桐岭社区、大陈村义务出黑板报,每月至少一期,图文并茂的内容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至今已出450多期。2018年至今,他走进多所学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红船向未来”等主题宣讲,听众累计覆盖六千余人。
“江山市平安家庭”“衢州市银尚达人”“浙江省老有所学学习达人”……一份份荣誉背后,是他用“退而不休”的热忱书写的“生命不息,志愿不止”的答卷。
以乐为媒,让公益旋律飘满龙城
“萤火虽微,愿为其芒;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中共党员、退休教师王丹旦常以这句话自勉。2009年退休后,她没有选择在家安享晚年,而是带着对音乐的热爱,把舞台当讲台,投身文化公益事业。
退休伊始,她就组织20余名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音乐公益小分队”。每年,他们走进8所敬老院,用《茉莉花》《夕阳红》等悠扬乐曲驱散老人的孤寂;走进4所学校,通过生动的演奏为孩子播撒艺术种子。这样的坚持,一续就是三年,她用乐声践行“退休不退志”的承诺。
2019年,龙游县翠光社区申报“未来社区”,急需一支民乐队丰富文化生活。王丹旦毫不犹豫地接下重任,从零组建队伍。最初仅7人的乐队,在她的带领下不断成长,如今人数扩充至32人,演奏水平已经提升到能够进行专业的分步合奏。凭借过硬实力,乐队去年在全国“银发达人秀”器乐比赛中斩获唯一的金奖,还登上2024年龙游县春晚舞台,成功举办翠光社区“艺术节”民乐专场。此外,她常组织队员在节假日开展免费演出,让民乐声走进街头巷尾。
如今的王丹旦比退休前更忙碌:周一为民乐队训练把关,周二、周五指导笛子队练习,周三和周五晚上坚持公益演出,这样的日程已雷打不动坚持了五年。同时,她还身兼龙游县实验小学退教小组长、县老年文艺爱好者协会秘书长等职务。“公益活动给我带来快乐,我也要把快乐带给别人。”这位老党员用专业与坚守,让美与爱随乐声传遍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