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我希望能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徐佩 文/摄

  9月8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新生始业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校园里,徐立芃坐在轮椅上,在爷爷徐竹生的陪伴下,努力熟悉着这个即将承载他梦想的新环境。

  9月4日,浙江中医药大学新生正式报到的前一天,徐立芃一早便在爷爷奶奶和父母的陪伴下从龙游县御龙湾小区出发前往杭州,行李塞满了一整辆小货车,仿佛是一次郑重的搬家。

  时间,是环绕周身的紧迫感

  徐立芃未满一岁时,被确诊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六岁。但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与艰难的治疗,他跨过了那个看似不可能的界限。

  从徐立芃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就在很远的地方工作,很少回龙游,但他们会抓住每一次休假的机会回来看他。大多数时候,徐立芃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从幼儿园到小学,在爷爷日复一日的贴身陪伴下,徐立芃和其他孩子一样走进校园。那时,他的上半身还能活动,可以自己喝水、写字。可随着年龄增长,他的病情逐渐加重。初中开学的第18天,他生了一场大病,不得不离开校园,转为在家自学。高二时,由于背部肌肉支撑不足,他的脊柱被身体重量压至弯曲,下半身完全瘫痪,上半身再难挺直。每一天,他都在疼痛中度过。他的手也逐渐变得不听使唤,仅剩下左手拇指、右手拇指和食指还能活动。

  那一年,他做了一个大手术,医生在他的脊柱上打了37根钢钉,帮助他保持身体的挺直。

  与许多瘫痪者不同,徐立芃能清晰感知身体的每一寸变化,他说:“我能清楚地感觉到,力量正一点一点地从我身体里流失。”据他所知,他所服用的药物,只能延缓病情发展,却无法让它彻底停下。因此,时间于他,成了一种时时刻刻逼近的紧迫感。

  他想在爷爷奶奶老去之前实现自立,想高效地完成学业,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价值。23年里,徐立芃与时间、与疾病赛跑,尽全力向着他的梦想前行。“即使最后理想没有达成,但我仍不会感到遗憾,因为我从未蹉跎过时间,从未辜负过自己和他人。”

  学习,亦是理想所使

  因身体特殊,徐立芃从小便受到许多关注。他的故事被写成报道、拍成视频,也夹杂着众多陌生人的议论。常有人问:这样的身体,就算把书读出来,又有什么用?

  “支撑我学习的理由有很多。”徐立芃端坐在书桌前,爷爷轻轻帮他摆正脑袋,把他的手平放在桌面上,再递来手机。眼前的手提电脑正播放政治课视频,由他用手机操控;左手边立着教材,爷爷不时帮他翻页。整个暑假,徐立芃一直在自学英语和政治,为明年12月的研究生考试做准备。

  徐立芃说,他埋头学习,无论身体多痛苦仍坚持学习,是为了完成一场自救,让自己有能力自食其力,更是为了无限接近理想,为了不辜负众人的托举,为了走出一条新路。

  在徐立芃眼中,医生护士就是白衣天使,他的偶像是屠呦呦。徐立芃说,他不奢望成为偶像那般的英雄,但他希望能为英雄“摞砖”,成为他们身边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徐立芃的计划非常清晰:专升本、考研、投身科研。他选择的方向,是药物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交叉领域,比如网络药理学或药物信息学。“这是我和许多专业人士讨论后确定的路径。进入浙江中医药大学之后,我也会继续跟老师、教授深入探讨这个方向,我希望能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不辜负每一份托举

  今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专程来到徐立芃家中,亲手将录取通知书交到他的手上。同时带来一个让全家安心的消息:学校已召开专题会议,为徐立芃的入学做足准备——不仅将教室调整至一楼,还专门设计了个性化住宿方案,方便爷爷奶奶陪护起居。

  这份细致的关怀,让徐立芃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也始终以努力回应每一份善意。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学习期间,徐立芃同样备受关怀,而他没有旷过一堂课,三年来专业课统考次次第一,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并顺利通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一级考试。

  命运对于徐立芃的考验从未停止,而他也不辜负每一份托举。纵然前路漫长,他也会用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