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红梅 文/摄 报道组 楼郁馨 通讯员 胡旭东
推荐人:饶根强 被推荐人:妻子
推荐理由:用半生商海历练诠释奋斗之美,以花甲之年公益教学传递生命之姿。
近日,在龙游县龙洲街道河西街社区老年学堂,龙游县形体艺术协会会长龚素英正脚尖轻踮,脖颈如天鹅般舒展着,给学员们示范动作要点。谁曾想到,64岁的她,以前是个闯荡江湖的女商人,现在却化身为形体艺术老师,龚素英的人生如同形体美学般不断向上舒展着。
●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抬头,挺胸,收腹,头顶仿佛有一根丝线,将你缓缓向上提拉。”记者见到龚素英时,她正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一边示范,每一个抬手、转身,精准且富有韵味。身穿黑色形体套装的她,如同一位灵动的舞者。
40岁的学员王女士,长期伏案工作让她含胸驼背。在现场,龚素英一次次走到她身边,轻拍后背温柔提醒。半小时后,许多学员靠墙站立,调整呼吸,在镜前感受身体的平衡与线条美,“形体之美不仅是外在姿态,更是内心的舒展。”尽管空调送风,龚素英的额头仍渗满汗水。
课程结束,她换上拖地碎花裙与高跟鞋,端庄优雅的模样与教学时判若两人。
“为何花甲之年迷上形体艺术美学?”面对记者的好奇,她擦了一把汗说:“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每次跨界都能给我高光时刻。”
● 敢想敢干更敢拼
婚后,龚素英与丈夫白手起家,在横山镇承包鱼塘养鱼、种莲子。寒夜里连体雨衣闪着银光,鱼塘边的她将衣摆扎进靴裤。“半夜抓鱼赶早市。”她自创“活水篓”保活鱼运输法。日夜辛苦劳作的同时,她还要随时关注市场动态。为拓宽收入,她盯上荷叶的附加值——金华、兰溪的馒头商需荷叶垫底防黏,她主动上门找合作,还签约供货。“莲子、荷叶物尽其用,是创业的探索。”她说。
首次创业,让龚素英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找到了一种成就感。鱼塘承包合同到期后,她转身创办粮食加工厂,整合收购、加工、销售全链条。龙游地处江南产粮区,加工厂需要把各地收购来的稻谷、小麦、高粱,通过机械化和专业化设备对粮食进行加工处理,再转化为可直接消费或进一步加工的成品粮及衍生品。
加工厂办起来了,但加工后的粮食成品销售是个大问题。她既要管理加工厂内部的收购业务,又要对接外部销售渠道。为开拓市场,她经常开着卡车带着样品连夜赶往安徽、江西等地,对接当地食品行业的零售商及批发商,一家家地谈,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奔波。“不是在洽谈,就是在奔跑的路上。”过程艰辛,只有她自己才有体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十载栉风沐雨、吃苦耐劳,她的企业版图扩展至内蒙古、新疆等地。“对认定的事要全力以赴,不给自己留退路。”交谈中,龚素英目光温柔且坚定,她敢于挑战新事物,骨子里透着一股敢想敢干的韧劲。
● 公益美学在路上
2022年,粮食加工厂转型之际,龚素英偶然接触到形体艺术美学,并深深地爱上了它。从扛麻袋到练塑形,她将商海智慧融入美学领域。
“形体艺术美学对我来说是个全新领域,但美不分年龄,我一定要去尝试。”形体艺术美学集健身、健心、健美为一体,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姿态矫正、柔韧训练及协调性练习等,培养自己的优雅气质与审美能力。
经过系统学习,她受益良多。全身肌肉得到舒展,骨骼、关节得到锻炼,人也变得有精气神。为让更多人受益,她考取了形体仪态美学导师证,并化身公益导师。上个月,她在龙游县河西街社区开设首场形体艺术美学公益课堂,竟吸引30余位居民报名参加。课堂上,龚素英不仅传授塑造形体的方法,更传递了一种对美执着追求的理念。她让学员们明白,美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而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光芒。在她的引导下,居民们学会用美的眼光欣赏自己,用自信的姿态拥抱生活。她也曾与学员们一起在《春江花月夜》乐曲中将团扇转出了流云弧度。
“肩胛骨向后展开,想象着有朵莲花在绽放……”50多岁的居民李大姐因肩颈手术常年疼痛,遇到下雨天或严寒天气,难受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在龚素英的耐心指导下,她坚持完成美学课程中有关肩颈的课程内容。“美不该困于年龄或伤痛。”龚素英在教案中写下了新的感悟。
为传播“大美”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形体艺术美,“接下来,我和团队将以河西街社区为主阵地,常态化开展形体美学公益课堂,并努力向其他社区推广。”龚素英坚定的话语中,道出了她的无私和奉献精神。她将用耐心与智慧,让参与的人遇见更美的自己。
作为龙游县多个协会的骨干成员,龚素英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由她发起倡议,向龙游某学校捐赠平板电脑;在“绽放她力量”和“圆梦——成长心连心助学”项目中,为帮扶困境妇女和结对困难学生,她和同伴冒着酷暑逐个入户调查……
“传播健康与美,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龚素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