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慧娟
8月29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第四批43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记者梳理发现,在1944年龙衢战役中五次击退日寇、中弹后与敌人白刃相搏至牺牲的国民革命军第21军145师435团团长刘一出现在名录中。
“我们馆中也陈列了刘一团长的介绍。所有为中华民族解放而牺牲的英魂,都值得在民族记忆中获得永恒的位置,历史终将铭记那些在至暗时刻为光明而战的人。”昨日,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馆长吴建平如是说。
热血洒衢州 忠骨得归册
“细菌战衢州陈列馆的前身是2005年建成的细菌战受害者纪念馆,从那时起就陈列介绍牺牲在衢州的抗战英烈事迹,其中就有刘一团长的英勇故事。”吴建平回忆。
1944年4月,侵华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为牵制中国第三战区兵力,盘踞浙江的日寇于6月发动了以龙游和衢州为主要作战地域的战役,史称“龙衢战役”。
据《龙衢战役纪事》一书记载,1944年6月25日,刘一率领一个营的兵力固守衢州机场,奋力反击,先后击退敌人5次进攻,杀敌甚多。当敌人第二次进攻时,刘一已身中两弹,但他仍坚持战斗,死守阵地。弹药用尽后,刘一团长同士兵一起与敌人拼死搏斗。敌人认出他是指挥官,便将他包围起来。在刀劈剑刺的围攻中,他毫无惧色,奋力厮杀,连续刺倒几个敌兵。一个日军军官挥刀从其左肩砍至右腰,刘一身负重伤,气竭力尽倒入血泊中,壮烈殉国。战后,刘一被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
吴建平说,自己每次讲解时说到刘一的事迹,总会悲从中来,“正是有这些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中国军人,才让我们拥有如今的幸福生活。”
八十一年后 山河已无恙
在非虚构作家南香红的新书《没有结束的细菌战》中,也专门提到了刘一牺牲后的事。
南香红在书中写道:衢州城陷落,阵亡将士无人收尸,刘一尸骨不存。刘一留下一张1937年5月和妻儿的合影,刘一戎装站立,妻子怀抱幼儿。黑白照片用染色法让夫妻二人的脸颊落着桃红,平添生命的朝气。
记者在《龙衢战役纪事》这本书里找到了这张照片,在照片下面,摘录了巴蜀抗战史研究院专家何允中撰写的《抗日战争中的川军》一书中关于刘一的描述。
《抗日战争中的川军》还详细记录了刘一的具体信息:1904年生于四川华阳白家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得子,为了记住这一日子,给儿子取名“正卢”。刘一一直抚养着父母双亡的外甥毛丹成。刘一妻子去世后,为了照顾毛丹成,他托人将其带到战地,直到这时外甥才见到舅舅。令他记忆最清楚的是,舅舅教育他:“你们学校里什么同学都有,有家庭很有钱的子弟,有当大官的儿子,也有家庭比较穷苦的同学,你应该亲近贫穷的同学,疏远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不要养成上谄下骄,出卖人格的习气,给人家看不起。”学期快结束时,传来刘一阵亡的噩耗。团部留守处将烈士遗孤送到师长孟浩然那里。衢州之战后,孟浩然任副军长,由其夫人古瑞清照料毛丹成,军长秘书熊灵皋为其取名刘正心,要他一肩双挑,既继本家,又承刘家。
作为《龙衢战役纪事》的主编之一,衢州抗战史研究专家姚肇鸿对刘一的英勇事迹也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1944年《淳安日报》曾刊登了当年为牺牲将士召开的追悼会,时任21军副军长、第145师少将师长孟浩然特拟挽联:“他乡挥客泪凄风苦雨吊忠魂,何处觅君头野花草间埋侠骨”,这副挽联很能说明当时战场的情况和战友们的怀念之情。而如今,在刘一团长血洒衢州八十一年后,国家把“著名抗日英烈”的荣光郑重写进史册。“这是对衢州抗战苦难记忆的一次温柔抚慰。英烈有归处,后辈当自强。”姚肇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