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期待运动不再“看天”
记者 徐佩 文/摄
连日来,本报持续关注全市50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优化提升的进展。在三衢客户端,围绕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话题的讨论热度不减,尤其是“开放室内体育馆”的呼声日益高涨,市民希望运动不再受天气限制。有人呼吁:“如果能够开放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运动场馆就更好了,那儿有很多乒乓球台。”用户“世外桃源”则表示:“衢州学院的体育馆如果能开放,那就更棒了。”
记者了解到,在全市50所体育场地优化提升的学校中,已有7所开放室内体育馆,其中4所位于江山市。近日,记者走进江山两所学校实地探访,记录市民在室内场地中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的生动场景。
室内场馆开放“升温”
8月20日晚7点半,江山实验小学体育馆内灯火通明。蓝白两色的气排球在空中划出流畅的弧线,砰砰的击球声、急促的脚步声与阵阵欢笑声交织,十多名运动爱好者正在场上挥洒汗水。“室内场馆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受天气影响,不管刮风下雨、白天晚上,都能打得尽兴。”身穿蓝色短袖的姜先生笑着说。中场休息时,他一边拿起水瓶喝水,一边介绍:“我今年60岁了,打气排球已经八九年。以前只能在室外打,夏天热冬天冷,还经常因为天气取消。现在这里灯光明亮、专业地板对膝盖友好,空调充足,特别适合持续锻炼。”去年得知江山实验小学开放室内体育馆后,这里就成了他和球友们的固定据点。
而在江山市城东实验学校,室内运动的优势更加凸显。高大的体育馆内,羽毛球项目格外受欢迎。仅有的两块标准羽毛球场早已满员,原本的篮球场地也被临时架起了羽毛球网。大家自发分配半场、两人一组,同时有16人在场上挥拍跃动,场边还有不少人摩拳擦掌,等待上场。“与室外打羽毛球完全不同。”市民刘钧浩说,“没有风的影响,球路更稳定,打得更加专业。”他和同学郑泽凯是第一次来这里运动,“以前去收费场馆,一个人要40块钱,这里不仅免费,而且标准更高、环境更好,以后肯定会常来。”两人家住同一小区,骑自行车只需四五分钟,“特别方便,体验很棒。”
市民期盼专业运动指导
江山市城东实验学校后勤保障中心主任钟群森介绍,学校自新建体育馆投入使用以来,不仅增设了羽毛球课程,还推动了“学生带动家庭”的运动风尚,进一步激活了社区运动氛围。
正值暑期,多数学校正利用假期翻新设施,但依旧尽力维持场馆开放。江山实验小学正在利用暑期施工扩建,后勤保卫中心主任王勇说:“我们坚持傍晚准时开放,设施损耗虽大,但市民满意最重要。”
尽管场地条件大幅改善,市民对运动的追求也在不断升级。不少运动爱好者表示,除了专业的场地,他们同样渴望专业的运动指导。
记者看到,年纪稍大的刘钧浩和郑泽凯不时会指导旁边年纪较小的孩子调整挥拍姿势和动作。
市民严振豪带着儿子刘一博在江山市城东实验学校体育馆内练习羽毛球。他表示:“希望有更多专业羽毛球爱好者或教练能够为市民提供指导。运动其实很讲究专业性,动作不标准容易受伤,所以专业指导非常有必要。我们家长也愿意为此付费。”
对此,钟群森回应称:“我校体育教师本身就具备专业资质。后续我们将积极考虑市民的建议,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师资源,为周边居民提供更专业的运动指导服务。”
市民呼声,不仅反映出市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运动需求,也体现出人们对公共体育资源优化供给的热切期盼。从“室外”转战“室内”,从“免费”到“求专业”,市民正在用脚步和热情,为更优质、更便捷的运动场地投票。市民期待有更多学校根据市民呼声,对室内运动场馆开放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