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丽芬 通讯员 毛梦瑶 毛毓凡
“下一站,去新疆!”昨日,前段时间结束26天自驾之旅的江山市民何梅菊又开始规划下一次旅行了,“这次在黑龙江漠河遇到几位新疆来的朋友,他们讲了好多新疆的故事,说那里的风景非常美,还向我推荐了景点和路线。”她指着手机里收藏的攻略,眼里闪着期待的光芒。
今年7月,68岁的何梅菊独自驾车从江山市区出发,途经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吉林等省市,最终抵达中国最北端的城市——黑龙江省漠河市,往返总里程达9600多公里,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圆了多年来的北国之梦。
一场筹谋已久的“临时起意”
“自驾去中国最北端,是我藏在心里多年的愿望。”何梅菊坦言,为了这趟旅程,她很早就开始搜集资料、规划路线,对沿途的风土人情、气候路况做了详细了解,并在笔记本上写满了沿途的注意事项。
6月30日深夜,辗转反侧的何梅菊突然下定决心:“就明天出发!”她说,“年纪大了,更觉得时间宝贵,想到了就去做,才不会留遗憾。”
7月1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何梅菊已经将行囊收拾妥当。后备箱里,除了换洗衣物、常用药品外,还备了面包、矿泉水等。“我当年上山下乡时,21岁就当上了女拖拉机手,拖拉机都能开得稳稳当当,开车对我来说不算难事。”她笑着说。
这份自信并非凭空而来。58岁那年,何梅菊考取了机动车驾驶证,十年间,她自驾游览过浙江省内多个城市,以及周边的福建、江西等地。今年5月,她更是挑战了高海拔路段,一人自驾前往四川折多山,20多天来回4000多公里,途经17个地市,积累了丰富的长途自驾经验。
旅途的辛苦成了别样乐趣
从江山出发,何梅菊选择了高速公路作为主要路线。她每天清晨出发,傍晚时分根据体力和天色选择落脚地,平均每天行驶300公里至400公里。
“累了就停在服务区歇会儿,饿了就啃几口面包,困了就用湿毛巾擦把脸提神。”何梅菊告诉记者,旅途的辛苦在她眼中都成了别样的乐趣。车窗外,随着纬度的升高,风景逐渐变换,从江南的小桥流水,到华北的平原沃野,再到东北的绿色草甸。“两边是铺天盖地的绿色草甸,一眼望不到边,壮丽得让人想放声歌唱。”她说,“那一刻,感觉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脑后了。”
为了赶时间,她甚至有过在服务区过夜的经历。“把座椅放倒,盖着薄被,听着窗外的风声,睡得也挺香。”何梅菊说,出门在外,不必讲究太多,能顺利抵达目的地,就是最大的满足。
震撼于祖国的辽阔与壮美
出发后的第8天,何梅菊终于抵达了魂牵梦绕的漠河市。她逛了充满复古浪漫的漠河舞厅,听当地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走进原始森林,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生机;站在黑龙江畔,看江水缓缓流淌,欣赏对岸的异国风光。
在漠河市游玩的3天时间里,她偶然得知“中国最北点”的标识在更北的地方。这个消息瞬间点燃了她的热情,原本计划返程的她当即决定继续向北,奔向那个地理坐标上的“中国最北点”。
终于,在出发后的第11天,当“中国最北点”标识牌出现在视野中时,何梅菊激动得差点跳起来。“那一刻,心里像揣了个小火炉,暖暖的。”她感受着祖国的辽阔与壮美,突然热泪盈眶,“太震撼了,这就是我们的祖国,美得让人心醉。”
何梅菊说,除了壮丽的风景,旅途中最珍贵的收获是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在服务区,有司机主动提醒她前方路段施工,让她提前规划路线;在旅馆,老板手写了一页当地的美食攻略,推荐她去尝最地道的东北菜;在公园,有市民热情地向她讲述当地的历史典故,还推荐了几个小众却风景极佳的景点;在景点,有游客主动帮她拍照,还教她怎么摆姿势更好看。“一路走下来,每天都在认识新朋友,处处都能感受到善意。”
说起自驾的注意事项,她总结的“安全经”简单却实用:“提前鸣笛,减速慢行,注意观察两边的车辆和行人,确保安全再通过。开车一定要全神贯注,遇到特殊情况千万不能慌张,能自己处理的就按规范去做,处理不好的及时报警求助。”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长途自驾体力问题,何梅菊并不在意。“只要心里有梦想,身体就有力量。”她笑着说,人生就像一场自驾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只要敢出发,哪里都是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