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佩 通讯员 许晓佳
你的暑假作业是什么?柯城区新世纪学校的同学们交出了一份特别的答卷。8月18日,随着最后一批“小小图书管理员”走出柯城区图书馆,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了。今年夏天,同学们化身“小小社会人”,带着好奇与热情,奔赴图书馆、社区街道、眼健康科普馆,用稚嫩的肩膀体验责任,用清澈的童声传递文明,在真实的“社会大课堂”里,交出了一份份充满汗水与欢笑的成长答卷。
小卫士 探秘“心灵之窗”
对于一年级的“小豆丁”们来说,市眼健康科普馆无疑是一个充满奥秘的“魔法城堡”。他们瞬间成为“护眼小卫士”,睁大求知的眼睛,紧紧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小脑袋凑近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哇,原来眼睛里面有晶状体,像个小透镜!”“看,眼球壁有好几层呢!”孩子们惊叹于眼睛构造的精巧,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了这位陪伴自己看世界的“好朋友”。
科普馆的魅力远不止于静态的展示,立体生动的多媒体科普秀将复杂的眼科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孩子们穿梭在光影交织的互动空间里,参与趣味十足的闯关游戏。最震撼人心的体验莫过于那条模拟盲人行走的全黑盲道。当眼前陷入彻底的黑暗,平时熟悉的行走变得异常艰难和不安。柯城区新世纪学校一年级的肖轶楷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心有余悸地分享道:“里面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走路时心里特别害怕,好像随时会撞到什么。”那一刻,他真正明白了保护好眼睛是多么重要!
随后,一场专门为孩子们定制的护眼讲座,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揭开了眼睛的奥秘,讲解员生动阐述正确的读写姿势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知识的力量悄然转化。回到家中的肖轶楷,仿佛变了一个人。妈妈肖华欣喜地观察到:“孩子改变最明显的是,他写作业时腰板挺得特别直,时刻记着‘一拳一尺一寸’。以前看电视会讨价还价多看一会儿,现在自己到时间就会主动关电视。这次实践,真是在孩子心里种下了一颗爱护眼睛的种子。”
小使者 助力古城焕新颜
二、三年级的同学们则摇身一变,成了社区里最亮眼的“绿色文明小使者”。他们穿着鲜红的马甲,手捧垃圾分类宣传册和《5A创建宣传册》,像一群充满活力的小蜜蜂,飞入了各个社区。
“奶奶您好!您知道家里的废旧电池属于什么垃圾吗?它们是有害垃圾,不能随便扔哦!”在双港街道港盛小区,二年级的杨博恩同学表现得格外大方自信。他主动迎上前去,向一位纳凉的老奶奶耐心讲解垃圾分类的小窍门,还特意介绍了衢州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意义。
不只是杨博恩,每个孩子都在这次实践中锻炼了沟通的勇气和表达的技巧。他们深入楼栋单元,面对居民们的不同反应,学会了耐心倾听、灵活应对。有几位小朋友刚开始有点害羞,但在同伴的鼓励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声音越来越响亮,解释也越来越清晰。当看到有居民认真阅读宣传册并点头认可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的成就感是无价的。
清脆的童声,礼貌的讲解,真诚的呼吁,汇成了社区里最动听的“文明协奏曲”,不仅传播了环保理念和家乡发展的愿景,也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树立起“城市小主人”的责任感。
小馆员 书香润泽好品格
四、五年级的同学们则走进了一个安静而充满智慧的地方——柯城区图书馆,体验了别开生面的“一日小小图书管理员”。在“上岗”前,图书馆的郑晓庆老师会对同学们进行一次简短的岗前培训,同学们快速掌握图书分类、上架规则以及借还书设备的基本操作流程。
培训结束,“小馆员”们立刻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书架间穿梭着他们忙碌而专注的小身影。一部分同学化身“图书归家小能手”,仔细核对每一本书脊上的索书号,发现被读者放错位置的,便小心翼翼地取出,根据索书号的指引,为它找到正确的“家”。另一批同学则熟练地将图书按类别初步分拣,然后推着小车,准确无误地将它们送回各自所属的区域和书架。
郑晓庆老师特别提到:“有位同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看到一位读者抱着好几本书在机器前有点手忙脚乱,立刻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并熟练地帮读者完成了还书操作。对方特别高兴,当场表扬了他。”她觉得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不仅很快掌握了工作技巧,还学会了图书馆的公共礼仪,懂得了安静阅读的重要性和爱护书籍的道理。
对于家住图书馆附近的毛辰宇来说,这次体验为他打开了全新的视角。“以前来图书馆,就是找自己喜欢的书看,感觉特别轻松自在。”他认真地说,“但作为图书管理员,感觉肩膀上多了一份责任。整理书的时候会更小心,轻拿轻放,生怕把书弄坏了。和同学讨论问题或者提醒读者时,也会不自觉地压低声音,怕打扰到别人。”
这份在图书馆里培养起来的责任感和规则意识,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妈妈朱女士惊喜地发现,半天体验结束回到家,毛辰宇开始主动整理起书架,他把以前混在一起的文史类、科普类、故事类图书,一本本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
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着家乡的土地,用双手触摸着社会的脉搏,用心灵感受着责任的分量。新世纪学校副校长毛晓晓介绍:“我们每年精心设计暑期社会实践,就是希望宝贵的假期时光,能成为连接书本与社会、认知与行动的桥梁。图书馆服务、社区宣传、护眼体验……这些鲜活的场景,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绝佳熔炉。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责任、学会合作、爱上家乡、服务社会,这些潜移默化的品格塑造和情感升华,正是我们期待的‘五育融合’的生动体现。实践,永远是最好的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