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在光影笔墨里徜徉“绿水青山”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03版:人文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汪晨云/文 单一迪/摄  通讯员 蓝萦

  日前,百鸟朝凤——国家公园的衢州珍禽美术摄影作品展在衢州美术馆开展。花鸟画家罗剑华携同45位衢州艺术家,用画笔和相机,将衢州的绿水青山、百鸟翔集搬进了展厅,为衢州古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艺术作品展古城之美

  百鸟朝凤——国家公园的衢州珍禽美术摄影作品展是衢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专项基金扶持项目,以“关爱自然、保护鸟类”为主题。

  跟随参观者的脚步迈入展厅,淡绿色的前言海报映入眼帘:“百鸟朝凤:在衢州的光影笔墨里,遇见生灵的盛宴……”

  衢州地处钱塘江源头,山水灵秀,是浙江的重要生态屏障。2012年,衢州被冠以“国家森林城市”之称。

  放眼衢州,绿水青山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画卷,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之所。据不完全统计,衢州境内有379种鸟类,占浙江鸟类总数近七成。其中,15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9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有些濒危物种,也在衢州找到了喘息的港湾。

  百鸟朝凤的盛况,鸟鸣山更幽的诗意栖居,吸引了衢州艺术家的目光。“六年前,我就构思了‘百鸟朝凤’,想以笔墨勾勒衢州百鸟翔集、万羽和鸣的盛景。”罗剑华既是参展画家,也是本场作品展策展人,他说,这次展览他和其他45位艺术家,以美术、摄影等形式,展现与衢州鸟类有关的作品。

  为方便市民参观,作品展分设两个展厅,一个展出的是美术作品,共100件;另一个展示的是83件摄影作品,以及17件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孩子们围绕鸟创作的文创品。跨越年龄与艺术门类,参展者以自己的视角描绘着衢州鸟类、呈现生态之美。

  衢州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作品展是衢州视觉艺术界的一件盛事,是一次以艺术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展示,也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自觉,“展览亦是全力建设新时代文化名市,助力衢州古城5A景区创建的具体实践,是一次有着积极意义的艺术展览。”

  展厅内的鸟语花香

  展厅中,一件由304个方格组成的作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

  乍一看,作品每个方格内都是一种鸟的画像,细看却另有天地。有些方格内没有鸟的画像,而是某种鸟的身份标签。标签上是简单的文字介绍,一旁盖着“灭绝”的红色印章。这是罗剑华的作品,名为《珍禽图》,首次在衢州展出,曾获得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金奖,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进京展中展出。

  “栩栩如生的鸟与只有一张身份标签的灭绝鸟类,形成了强烈对比,让人被深深刺痛。这件作品好像在说,再不保护鸟类,越来越多的鸟将只剩下一张标签。”参观者李清说,作者对鸟的神态、动作处理十分仔细,每种鸟举止不一,整个画面非常生动活泼,“高质量的作品让人如沐春风。”

  “这绝非技术之炫耀,而是一群人以热爱架起桥梁,使更多人得以目睹那略过长空的身姿……”在摄影作品展厅内,写着摄影爱好者拍摄鸟类的初衷。

  朱鹮、白鹇、白鹭……参观摄影作品,犹如在翻阅一本衢州鸟类的合集。

  艺术家徐斌喜爱拍摄较为静谧的画面,在他的作品《古刹灵雀》中,一枝梅花从墙角伸出,开出娇艳的花,一只鸟恰好立在梅花的树枝上,配以蓝色调的画面,愈发显得安静。

  “这张照片拍摄于今年3月的烂柯山。”徐斌说,路过时不经意看到这个场景,便快速按下了快门键,照片处理时也特意加了些色调,以此展现内心的安静,当天他展出的5件摄影作品也都是此类风格,希望可以让大家透过镜头看到鸟类在不同状态、不同环境下的美。

  “绿水青山”的具象表达

  展厅内,还有许多参观者在《衢林韶乐四轶春》作品前拍照。这是展览中尺寸最大的一件作品,宽5米、高近2米,由罗剑华和衢州学院教师阮渭平共同完成。

  “‘衢林’表示衢州这片密林,‘韶乐’象征南孔文化,‘四轶’即四十年,表示衢州设立地级市40周年……”罗剑华详细地解释着这件作品名称的含义,他在其中画了40种在衢州的珍稀鸟类,如白鹇、中华秋沙鸭等,全部完成后再由阮渭平描绘鸟类生活的“绿水青山”。

  衢州的“绿水青山”究竟有怎样的特点?是怎样的环境吸引着这么多鸟类在衢州栖息?阮渭平特地去了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风,并把自己心中“绿水青山”的样子画进了画里。“作品中我画了3组树木,还有阳光穿过茂密森林产生的丁达尔效应,比较真实地反映衢州自然环境。”阮渭平说,两人用了一周时间创作,以此纪念衢州设立地级市40周年和“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一件件作品呈现着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的美丽图景。正如参观者王月兰所说,“每件作品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