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家熔 王继红 通讯员 厉剑强 丰盛华
8月19日,在衢江区贺邵溪村,18岁的小轩坐在桌前,用崭新的笔记本电脑浏览中国计量大学官网。“这台电脑,是衢州水业集团供水营业分公司党支部的叔叔阿姨们送来的升学礼物,还有行李箱、篮球服、运动鞋。”小轩说,这些是他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刚需”,“从11岁到18岁,这些叔叔阿姨陪伴帮助了我整整七年。”
这份跨越七年的爱心帮扶,不仅改变了一个少年的命运,更续写了一段关于温暖与成长的动人故事。
一纸报道牵起缘分 七年帮扶从未间断
故事要从2018年12月26日说起。那天,《衢州晚报》刊发了《11岁男孩记录“好人账本”》的报道,让无数读者认识了小轩。报道中,小轩母亲患重病长期卧病在床,家庭陷入困境,11岁的小轩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帮助,他坚持记录每一位捐款人的姓名和金额,只为“长大后报答好心人”。
这篇报道触动了衢州水业集团供水营业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王纲的心。“看到孩子在困境中仍懂得感恩,我们当即决定帮他一把。”王纲回忆,当时他迅速与报社取得联系,在晚报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党员们第一次走进了小轩家。
此后的七年里,党员们成了小轩家的常客。寒暑假、春节,他们总会带着慰问金、文具、衣物上门;知道小轩喜欢运动,王纲特意送来足球,在门口的空地上教他踢球技巧;党员们还让自己成绩优异的子女辅导他功课;在“六一”儿童节带他参观水厂……
截至今年8月,供水营业分公司党支部累计为小轩捐款捐物41650元。“这笔钱不仅是物质支持,更像一颗定心丸,让我能安心读书。”小轩说,七年间他从就读横路中心小学、横路初级中学,再到考入衢州二中,如今又考上中国计量大学,每一步都离不开这份温暖的支撑。
墙面上的“自强不息” 见证成长与蜕变
走进小轩家,进门左侧灰白色的沙灰墙面上,“自强不息”四个字格外醒目。“这是我和爸爸多年前一起写的,他写‘自强’,我写‘不息’。”小轩说,这四个字是全家面对困境的信念。
七年过去,变化悄然发生。曾经只能卧床的母亲,如今已能在平地上慢慢行走,甚至能给来访的客人倒杯茶,而小轩的成长更显而易见。“小时候他虎头虎脑的,现在沉稳多了,但眼里的光一直没变。”水业集团工作人员笑道。
这份沉稳,源于生活的磨砺,更源于内心的坚定。高中三年,小轩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即使在繁重的课业中,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从不抱怨,反而总说‘要靠自己’。”父亲尹华丰说,儿子会帮着做家务、照顾母亲,学习上从不让人操心。
收到中国计量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小轩正在外婆家,父亲第一时间拍了照片发给他。“看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觉得之前的辛苦都值了。”小轩说,他选择了能源与动力专业,“想学好本领,将来撑起这个家”。
带着感恩奔赴未来 让爱心继续传递
8月的阳光依旧热烈,照亮了少年前行的道路。“大学四年,我想好好读书,争取考研,早日入党。”小轩的眼神格外认真,入党心愿萌发于小学,而这份信念在水业集团党员们年复一年的言传身教中愈发坚定。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前段时间他曾想找一份家教兼职。“虽然因为‘准大一’身份被婉拒,但我不气馁。”小轩说,未来他会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能一直靠别人帮忙,我也要学会独立。”
这份懂事,让水业集团的党员们既心疼又欣慰。“我们会一直资助他到大学毕业。”水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官林告诉记者,水业集团一直都有帮扶困境学子的愿望,而晚报的报道就是行动的号角。从帮扶小轩开始,水业集团下属多个党支部陆续结对困境学生,让爱心不断延续。
采访结束时,小轩翻开了那本珍藏的“好人账本”。虽然如今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记账的频率少了,但水业集团七年如一日的帮扶,每一笔清晰可查的捐赠,都成为他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学习生活的底气。小轩说,未来他最想做的,是像帮助过他的人一样,去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哪怕只是一点微光,也能照亮别人的路。”
9月3日是小轩开学报到的日子,他将带着礼物与祝福,踏上前往杭州的列车。七年的爱心接力,让曾经处于困境的少年能自信地奔赴未来。而那面写着“自强不息”的墙和那本“好人账本”,将永远见证这段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在时光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