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超99%满意度背后的温度与挑战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毛慧娟 通讯员 洪兴华

  政府推出的惠民工程群众是否满意?民生项目建设还存在哪些提升空间?近日,《衢州人大》杂志刊登了一份由市政府督查室联合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2024年省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评价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群众对省、市民生实事项目的平均满意度分别达到99.22%和99.41%,较去年稳中有升。“除险保安”与“家门口青少年宫”项目更以99.52%和99.47%的满意度领跑榜单。

  ●看见幸福:家门口的民生温度

  当民生项目精准滴灌至日常所需,群众的获得感便触手可及。在衢州,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5.82%)已是民生实事的直接受益者。

  “一老一小”被稳稳托举: 20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中,教育助学、养老帮困等7项直指“一老一小”需求核心。“安居守护”工程为困难独居老人家庭装上智能“安全锁”;“爱心托班”全年服务学生近万人次,缓解职工育儿之忧;“家门口青少年宫”因丰富活动与便捷位置,成为许多青少年课余生活的首选。

  惠民举措实实在在: 民生实事项目“衢城畅行”为市民减免通行费高达1.22亿元,655万辆次车辆享受免费通行便利。群众点赞民生实事“惠民利民”“便捷”“品质好”的三大印象标签,正是政府工作成效的鲜活注脚。

  在累计回收的11253份问卷中,545条群众建议勾勒出更美好的民生图景。报告显示,群众对民生实事项目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下面几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更多更优质民生项目;结合区域特点和民生实际,加强阶段性民生项目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打造具有鲜明“衢州标识”的民生项目品牌和完善民生项目建设标准、管理办法等。

  ●痛点待解:高满意度下的深层关切

  然而,99%的满意度并非终点。调研揭示了项目推进中亟需重视的“成长的烦恼”:

  “畅饮好水”遭遇季节性考验: 尽管“农村饮用水”十年五入民生清单,但枯水季山区供水脆弱性凸显——全市487处单村水站中,约200处面临枯季水源匮乏。城市管网末端水压不足、管道老化爆裂导致的突发停水,仍是投诉焦点。

  “爱心托班”难解普惠之渴: 托班服务虽受热捧,却存在明显盲区:未建工会单位职工子女被挡在门外。托管期大多仅7至15天,被家长感叹“时间太短”。专业师资匮乏、活动单一,“托、管、教”质量提升任重道远。

  “可持续运营”面临造血难题: 部分项目因公益属性强、自我造血弱而步履维艰。市区某“司机之家”负责人坦言,财政补助甚至难以覆盖日常水电支出,资金缺口巨大。场地资源紧缺更成为“暖心驿站”“共富工坊”等项目推进的普遍“卡点”。

  “重建设轻运维”拉低体验感: 少数项目使用率低迷,“生命接力”应急救护培训因时间仓促,学员坦言“要领没掌握”;“幸福亲水”项目部分设施疏于维护,偏远位置与粗糙外形影响体验;“安居守护”项目中,部分老人因不会操作而拔掉报警拉绳;“交通出行”中,“最后一米”仍需打通。

  ●破局之路:合力织就更密民生保障网

  面对挑战,报告开出精准药方,指向更可持续、更暖心的民生未来:

  多元投入,拓宽资源“蓄水池”: 突破财政单一投入模式,探索“政府+社会+市场”多元投资机制。针对托幼、养老等需求旺盛领域,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探索使用者付费机制,为项目长效运转注入活水。

  集成创新,打造服务“综合体”: 推广基层创新经验——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家门口青少年宫”“爱心托班”“零工驿站”“共富工坊”等多项功能,打造“民生服务综合体”,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服务效能倍增。

  数字赋能,拧紧长效“安全阀”: 针对农村供水痛点,深化应急联动机制,打造“2小时服务圈”;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管网水压水质,提升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水平。

  延伸触角,提升群众“参与感”: 以村社为单元,开行“民意直通车”广泛征集需求。引导群众参与项目论证、监督与评价,确保项目持续聚焦“一老一小”等核心关切。总结推广龙游县“君君妈妈党代表工作室”等基层创新实践经验,壮大志愿力量补充服务末梢。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民心账。当协同之手紧握,当创新活水涌流,当每一份期盼都被仔细聆听,衢州民生实事的温度,终将化为每个市民脸上真切的笑容——幸福不是抽象数字,而是家门口青少年宫的欢笑声,是拧开水龙头时清流的安心。随着新一轮民生工程清单的谋划实施,衢州正在谱写更温暖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