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衢州晚报

用记录超越庸常

日期:08-16
字号:
版面:03版:南孔少年·教育观       上一篇    下一篇

  蔡高照

  从6月底开始,忙忙碌碌,断断续续,直到今天,才总算把《一线教师》读完。开卷总是有益,“益处”往往超过自己的预期,读管老师《一线教师》也是这样。现将读后的感悟提炼为三点,记录下来。

  其一,多记录。

  多记录,就是“见什么,写什么”,就是将班级的每一件事情记录下来,将对学生的教育故事都记录下来,记得越多越好。从书的体例来看,有一线的“作业学”“纪律学”“协助学”“情感学”“育人学”“自立学”“个案学”“激励学”“复习学”“反思学”,记录何其多也。

  记录下来,就可以作为经验;记录下来,以后便是成书的素材。多记录的“多”,首先是指“体量”的“多”,很多时候,“多”的“量”就足以彰显生命的力量与卓越。另外,多记录的“多”,自然也包含勤恳和坚持之义。因为没有勤恳的劳作,没有不懈的坚持,都不可能成就“多记录”的“多”。而一个人,一个有家庭的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一个一所高中学校的中层干部,一名班主任,一位语文教师,要保持勤恳和坚持,这是需要勇气和志向的。

  其二,想办法。

  翻阅全书,其中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管老师的办法真多。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就给学生“投稿”,还办起了“班级周刊”;为了“转变”学生,就给学生写信;为了表彰学生,还要特意写“颁奖词”;为了鼓励学生复习,就卖起了提分“保险”;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就每天发现并赞美学生一个亮点;为了平息班级的“派系”吵架,那就来一场辩论赛,“大吵”一场。

  事情来了,问题出了,就要想办法。想办法的过程,就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想的时间越多,思考就越细致,想出的办法就可能越适用。多想办法,你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多,就像你的工具箱里的工具越来越多一样。这样就有可能,当其他“工匠”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你竟然可以拿出令人拍案叫绝的秘密“工具”。

  想办法,有办法,办法多,办法妙,最能彰显一名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智慧。

  其三,抓成绩。

  在当下的社会语境里,成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期待多元评价体系的及早完善与普及,但这一期待的实现显然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我们依然还是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成绩。

  管老师说,一个在考试中站不住脚的教师,没有话语权。一个过不了考试关的老师,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难被人认可。研究考试,正是对现状的清醒承认和勇敢面对。

  他还说,教师研究考试,琢磨考试,才能把握考试的方向,才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掌握考试所要的技能。也只有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对付住了考试,教师和学生才有可能腾出时间和空间来做想做的、愿做的事。

  以前看管老师的书,知道他也是“大龄崛起”,后来才从“偏远乡村教师”走到今天的“全国优秀教师”。靠的是什么,我认为,靠的就是“记录”。有了“记录”,才会“有办法”,才会“有成绩”;有了“多的记录”,才会有“妙的办法”,才会有“好的成绩”。有了“记录”,就有了“一切”的“起点”。

  而当“记录”不断被蓄积,它就有了超越庸常的力量。